教学求真,知行和乐
李桃
江苏省宿迁市苏宿工业园区翡翠华庭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不仅是对幼儿美术作品的一种反馈,更是引导幼儿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美术评价方式往往过于单一,侧重于对作品的技巧和形式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幼儿的创作过程、情感表达和个体差异。因此,实施多元化评价策略,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增强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因为如此,也是本文主要探讨的意义和价值,以期实现理想效果。
关键词:评价;美术活动;策略
教学求真,意味着教师的课堂应该以真实为基石。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世界,感受真实的情感,用真实的笔触去描绘心中的画面。只有真实,才能让学生的作品充满生命力。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更应该注重其真实性和创意性。例如,当学生完成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画作时,应该鼓励他们描述自己的观察过程,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所描绘的景物。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教师评价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肯定孩子们的创意和努力,同时指出作品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的评价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在美术活动评价过程中,老师要对孩子们进行充分的自我介绍,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让其他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作品。同时开展自我评价可以增强儿童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如果孩子的作业被老师或同伴表扬了,那么他的自信就会大幅度增加,创造能力也会不断增加。
(二)幼儿自评与互评
在评价中引入幼儿自评和互评,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比如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作品互评,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在互评中,孩子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陪伴者和支持者。在美术活动中引入家长参与评价,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增强家园合作和沟通。家长可以从成人的角度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提供更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家长的评价还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通过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孩子们在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的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幼儿自评和互评培养了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家长参与评价增强了家园合作和沟通。同时,也发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需要教师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此外,还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评价方式和方法。
二、教师对幼儿的语言要有亲和力
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要运用色彩丰富、童趣十足的童稚语言,以自身鲜明的言语暗示,激发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在教师组织的美术活动中,有位小班的幼儿在画作中画了一辆长翅膀的汽车,通过教师适时的沟通了解到幼儿画此幅画的原因:这是一名留守的孩子,他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外面工作。他想让父母经常坐着带翅膀的汽车回来看他,也想周末坐上它去见父母,弥补他遗失的爱。这个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去创造。假如幼儿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创造力,老师只需对其进行点评:“车子哪儿有会飞的车子,干嘛要在车上画一对翅膀,去掉多余的部分就行了。”这会直接扼杀幼儿宝贵的创造力。所以,幼儿园老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评判儿童美术创作。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多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还要耐心倾听幼儿的真实想法,通过身体的动作,比如:点头,笑容,眼睛,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于每一次的进步,每个亮点,每一次成功,都要给予表扬,以激励他们不断进取的愿望与激情。另外,在对儿童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各个评价主体都要能很好地发掘出每一位儿童的艺术创作的创新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从多角度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促使儿童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艺术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主体参与的综合评价,有助于在日常的艺术教学中,将儿童作为主要对象,并让各方都参与进来,对儿童艺术教育的评价战略进行适时的修改,制定多样化的艺术活动评价战略,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利用家园互动开展积极有效的评价
艺术是从生活中衍生出来的,是儿童心灵的写照,是儿童的性格,兴趣,爱好,情感等方面的体现。父母要与老师合作,做好家庭的交流,以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幼儿的工作,发掘幼儿的潜力。如果仅仅是采用“打击式教学”,就会使幼儿对绘画失去兴趣,进而远离美术活动。就拿幼儿离园来说,放学期间,听见一个老婆婆在教训他的小外孙,很气愤地说:“你画的都是些啥啊!一团糟。你看看人家都是什么样子的,画得多好!”此场景反映了家长对于美术活动认知较为狭窄,为此,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应该联系家庭,做好家园互动,让家长切实的了解幼儿的艺术创作。同时,还要加深家长对评价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坚持积极鼓励,启发引导的正面教育。由此一来,幼儿在积极的评价、鼓励中成长,才能最大化的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不断进步。
结论
综上所述,利用评价机制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多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富含亲和力的评价以及家园互动评价等方式,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和创作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总之开展通过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能够极大地推动孩子们的艺术认知成长和对美好世界的感悟,幼儿园的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以上的活动流程进行调整。并在实施中加以总结和创新,使得孩子们能在最具有实效性和有趣性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婷婷. 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以小班美术区域活动为例[J]. 新课程,2020(17):105.
[2] 张振洁. 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设计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2024(9):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