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

作者

郭聪子

杭州市富阳区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父母冲突知觉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为缓解青少年焦虑情绪 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门诊就诊的60例青少年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两组( 各30例) ,对照组仅接受临床一般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临床一般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家庭治疗。通过收集父母冲突知觉量表(CPIC)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的评分,分析父母冲突知觉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以及家庭治疗对青少年焦 虑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CPIC的冲突强度、认知威胁、冲突内容与青少年焦虑患者HAMA得分呈正相关。在 3 个月治疗末,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较治疗前 HAMA、CPIC 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父母冲突 知觉对青少年焦虑有影响。家庭治疗能降低父母冲突知觉,缓解青少年的焦虑情绪。

【关键词】 家庭冲突;焦虑;精神卫生;青少年

在青少年时期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知觉到父母冲突水平的频率和强度越高,儿童青少年会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父母冲突是指夫妻之间由于意见不一致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语言或身体的攻击与争执。研究表明,父母冲突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冲突知觉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以及家庭治疗效果,为青少年焦虑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医院门诊就诊的60名青少年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 ( 男生30名,女生30名) ;年龄12~18岁,平均( 14.32 ±1.21) 岁。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生14例,女生16例;实验组30例,其中男 生15例,女生15例。两组对象的年龄及性别、病程、 严重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对照组仅接受临床一般药物治疗但是不接受家庭治疗,治疗组在临床一般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家庭治 疗。纳入标准: (1) 符合《国际疾病分类( 第10版)》 ( ICD-10)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青少年焦虑患者; (2)读写功能正常,无沟通障碍者; (3)患者及家属均 自愿参加并愿意配合相关调查者。排除标准: (1)严 重躯体疾病者; (2)存在精神病史者。

1.2方法向患者详细讲解调查的具体内容,以及如 何填写调查表等,在患者了解清楚后,由自己填写父 母冲突知觉量表CPIC)、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1.2.1父母冲突知觉量表(CPIC)量表包括冲突 频率、冲突强度、冲突解决、认知威胁、应对效能感、自 我归因及冲突内容等7个维度,采用5级记分,从“完 全不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说明知觉到的冲突程度越高、对冲突的评价越负面。具体到每一个维度上,分数越高意味着冲突的频率越高 与强度越大、冲突解决情况很差、子女感知到的威胁 程度高、自我归因的倾向严重、应对效能感低。该量 表半信度为0.87,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各维度内 部一致性信度为0.64~0.79。

1.2.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该量表主要 用于评定神经症及其他病人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 量表的项目通过0~4分的5级评分方法,0分表示没 有焦虑,1分表示有轻度焦虑,2分表示有中度焦虑,3 分表示有重度焦虑,4分表示有极重的焦虑。该量表 总分评定的信度系数为0.93,各单项症状评分信度系 数为0.83~1.00,效度系数为0.36。

1.2.3干预方法对照组接受临床一般药物治疗,研究组接受临床一般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了家庭治 疗。家庭治疗干预技术着力于影响家庭成员之间 的交流行为及相应的认知和情感模式,以此缓解和消 除症状性问题。治疗会谈开始,运用家庭评估四部模 式评估患者的家庭系统。治疗中依情境、话题的需要 运用循环提问、假设提问、差异性提问、阳性赋义、布 置家庭作业等技术进行干预。家庭治疗以系统论为 观点,不直接追求认知上的领悟,而是用间接的方式 (提问过程启发思考)引发互动模式的变化。会谈结 束前布置家庭作业,让家庭成员共同完成。访谈间隔 时间至少为1周,以使家庭自身发生变化。合并心境 障碍抑郁者予抗抑郁治疗。每名研究对象从入组时 开始干预,干预时间3个月,共进行12次家庭治疗。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 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 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 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青少年焦虑患者知觉父母冲突得分青少年 CPIC中,冲突频率(12.33±4.12)分,冲突强度(20.01± 8.01)分,冲突解决(11.20±3.01)分,认知威胁(9.68± 3.02)分,应对效能感(9.02±2.85)分,自我归因(9.25± 2.95)分,冲突内容( 7.20±2.66),总分( 75.56± 14.01)分。

2.2青少年焦虑患者HAMA与CPIC得分相关性分 析CPIC的冲突强度、认知威胁、冲突内容和总分与 青少年焦虑患者HAMA得分呈正相关。

2.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A、CPIC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CPI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在3个月治疗末,治疗组评分低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组患者 较治疗前HAMA、CPIC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P值均<0.01) 。见表1.

讨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不良的家庭气氛会导致自我封闭的态度和强烈的羞耻心。 青少年认知思维方式经历了初步的社会化发展,使他 们尝试对过去已经了解的一切重新评判,此外对于当 下发生的事情也持批判的态度少年时期为个 体自我意识构建、自我概念建立的阶段,需要家长的 积极评价与正确引导,对于他人的评价也较为敏感, 在这个时期父母冲突会对初中生造成影响有研 究表明,青少年对于父母发生冲突所体验到的情绪不 安感处于中等水平,主要表现为消极情绪,继而是内心对家庭未来产生焦虑,且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常认为自己和同龄人不同而产生预期性的社会排斥,因此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父母冲突知觉对青少年焦虑有影响, 应尽可能减少父母冲突,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除此 之外,家庭治疗用于治疗青少年的焦虑症状,可以在一定程度减轻症状的程度,减少父母冲突知觉。

4 参考文献

[1] 朱丽,程丽.父母冲突知觉及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对青少年抑郁的 影响[J].安徽医学,2019,40( 9) :1010-1013.

[2] 范航,朱转,苗灵童,等.父母婚姻冲突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 4) :481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