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京山市耕地保护工作思考

作者

王波志

京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湖北京山 431899

一、扛起政治责任,合力下好耕地保护“新棋局”

(一)强化政策学习,凝聚“国之大者”的共识。2024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会议专题学习耕地保护政策和形势,深化耕地保护认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召开耕地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议,明确耕地保护重点工作措施和责任;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土地开发项目和“旱改水”提质改造项目,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和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整改会议,2024 年度我市耕地流出总面积为 21136.62 亩,已整改完成 20461.28 亩,完成比例 96.8% ,整改恢复面积在全省名列前茅。

(二)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党政同责”考核。成立京山市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和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和镇(街道)耕地保护职责。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目标内容,与粮食安全工作一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各镇(街道)充分发挥村级土地协管员的前哨作用,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市纪委监委开展耕地保护专项监督,对耕地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区加强监督,推进耕地保护责任落到实处。

(三)强化宣传引导,营造“社会共治”氛围。将耕地保护作为每年“6.25 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的主题,采取播放短视频、拉横幅、发放宣传册的形式,向广大农户宣传政策,向各级干部宣传永久基本农田“六严禁八不准”、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等政策和知识,增强社会各界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形成“保护耕地,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向社会公布 12333 举报电话,推行违法用地“随手拍”小程序,便于群众及时举报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

二、坚持系统治理,提升质量并举,全力筑牢耕地保护“新防线”

(一)加强用途管控,严控耕地数量减少。一是加强源头把关,严控耕地“非农化”。深度介入项目选址,引导建设项目不占或少占耕地,凡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缴纳耕地开垦费的项目,一律不受理用地报批资料。2024 年,全市获批新增建设用地32 批次,面积 4732 亩,其中占用耕地 1094 亩,耕地占用率 23.12% 。二是盘活存量土地,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一是批而未供土地处置。2024 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基数为 2569 亩 , 上级要求处置任务比例为 27% ,目前已处置 1021.05 亩 , 处置比例 39.75% , 超额完成任务。二是闲置土地处置。2024 年闲置土地基数面积 456.19 亩,上级要求处置任务比例为 41% ,截止目前已处置197.1 亩,占任务基数比例为 43.21% ,已超额完成任务。三是加强动态监管,严控耕地“非粮化”。建立市、镇、村三级巡查保护网络,将永久基本农田列入一级动态巡查区,进行特殊保护,严禁占用基本农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行耕地流失季度监测,每季度通过卫片发现我市耕地流出图班,及时恢复耕地。

(二)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确保耕地总量平衡。严格控制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按照以进定出的原则,组织各镇(街道)开展耕地进出平衡,补充的新增耕地通过验收后才准占用。2024 年度转出耕地 527 亩,转入耕地 608 亩,转出耕地的项目已全部落实耕地“进出平衡”。

(三)实施土地整治,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立足“早谋划、早开工、重管护”,抓紧立项新的补充耕地项目,建立补充耕地项目后期管护长效机制,确保新增耕地数量真实、质量可靠。2024 年共报备 6 个现有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新增补充耕地指标数量 532.6215 亩,水田规

模 4000.7265 亩。

(四)严格执法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违法侵占、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做到一动土就发现、一发现就制止、一立案就迅速查处,将违法占用耕地、破坏基本农田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充分应用部、省下发的遥感监测图斑,对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采取“长牙齿”的措施,坚决整改到位,努力实现当年问题“动态清零”、存量问题逐步消化。完成永久基本农田中“非粮化”问题督察图斑整改,卫片执法违法耕地占比 2.28% ,小于部下发的年度问责标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和耕地“非粮化”现象突出。从年度耕地卫片监督、土地卫片执法等监督平台发现违法违规问题较多,整改不力容易被追责问责;从年度变更调查数据看,我市大量耕地被占用发展林果业和挖塘,一旦耕地流出严重突破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将直接影响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考核结果。

2、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根据近两年的摸底调查,我市可开发为耕地的后备资源(主要是荒地)不足 5 千亩,耕地补充来源不足,将影响我市项目用地报批,不能完全保障项目落地。

3、耕地保护意识不强。耕地保护涉及11 万多农户,虽然市与镇、镇与村层层签定了耕地保护责任状,但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少数干部群众耕地保护意识不强,违法占用耕地进行建设,违规占用耕地发展其他产业,没有认识到耕地保护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四、抓好耕地保护工作建议

(一)加强耕地保护源头控制。一是全面推进各类建设集约节约用地,积极引导建设项目选址,尽可能不占或者少占耕地,从源头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严防侵占优质耕地。二是严格管控耕地变为非耕地,遏制“非粮化”势头。

(二)完善耕地保护共同机制。建立市政府领导下的共同责任机制,要切实查处违法批地、违规占用耕地现象,严格执行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市农业农村局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强耕地质量监管,对粮食播种面积进行考核,防止耕地闲置、撂荒等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 乔利军 , 魏富民 , 傅颖秀 . 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工作思考 [J]. 华北自然资源 ,2019,(06):118-119.

[2] 李宁 . 新形势下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思考 [J]. 中国高新区 ,2018,(09):269.

[3] 杨珍惠 . 关于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理性思考 [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5,(02):6-12.

[4] 吴剑雄 . 关于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J]. 现代园艺 ,2012,(22): 194+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