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礼仪规范到思政育人的跨越

作者

滕芸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引言:

在当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已成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的礼仪规范与现代思政教育的融合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礼仪规范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也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思政育人的渗透与补充作用日益显现。本文旨在以《商务礼仪与沟通》为基础,探讨礼仪规范与思政教育结合的课程思政创新实施路径,解决当前教育实施中突出的课程与思政融合难题。

1. 礼仪规范与思政育人的关系概述

文明礼仪,既是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又是公共交往的行为规范。思政教化,也就是引导,使之达到思想观念、道德取向上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价值担当意识。两者结合,是非常良好的互补,因为前者,规范的是人的举止行为,而后者,规范的是人的精神道德世界,两者结合,达到完整的素质教育 。今天,礼仪之美彰显的是教化的内涵,教化的内涵,丰富的是礼仪的素质和高度。

2. 礼仪规范与思政育人实施中的难点

2.1 思政元素融入礼仪规范的困难

在将思政元素融入礼仪素养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任课教师在对礼仪进行认知时存在侧重“礼节”的概念,轻视“礼仪”内涵的现象。部分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重理论、重思想而轻视了礼仪对个人行为的一种无形规范的作用。而学生的思想还未成型,在对一个孩子进行思想教育时如何在其中渗透礼仪素质教育使其形成一种自觉行为变得至关重要[2]。

2.2 思政育人过程中礼仪规范的缺失问题

思政育人讲究的都是价值、道德等方面的规律,若无细节、接地气的礼仪内容,则学生常存在情感、行动上的冷漠情况 [3]。礼仪不仅是外在表现,而是人的内在素质和认可。

3. 从礼仪规范到思政育人的跨越路径

3.1 理论实践结合的路径选择

结合“理”的教育,教育既要传承“理”更要滋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礼仪规范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并不是纯粹对礼仪规范内容的讲解,而要通过行为在学生的行为过程和思想意识中施加熏陶。“理”的教育不仅要传授思政教育内容,更要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理”的力量及礼仪规范的内容。脱离课堂实践不能有效结合“理”的教育,学生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可以使得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实践行为体验礼仪规范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及反思,使得学生在思想上清楚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意义,而礼仪规范通过规范学生实践中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得学生所受到的“理”的教育能够变为切实的行为。学生活动实践中,不仅使学生明白自身当做什么人,也要从行为细节中体会到“理”。“理”的教育与“行”的教育相结合,使得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思想会自然向着高尚的思政水平和品质迈进,使得礼仪规范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避免了单纯说教,成为了自然而然的行为和实践过程[4]。

3.2 多维度协调整合策略

当然,礼仪规范和思政育人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融合,更多的还要在多维度的融合中形成合力。教育的本意是有整体影响力的,它是不可能通过单一的手段获得所期待的效果的。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联动和协同才是获得教育效果的基本因素。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景,在家庭场景中,家庭教育环境应注重礼仪、培育价值观念等。家庭成员的言行、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以及对思政的体认等,均对孩子具有深远的影响。学校应通过课程深化、活动丰富的手段,让学生在课堂外感受礼仪与思政教育的合用,可尝试将礼仪思政与社会服务、志愿行为、校园文化等方面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与社交能力。而对社会而言,就要让教育的过程和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置身于更为宽阔、更为广泛的大舞台中来参与礼仪与思政的契合 [5]。这样一来,礼仪规范也就不局限于规范的内容,而是学生由内及外、自觉自觉性的行为。

3.3 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教育质量的提升说到底还是要回到教育的目标上来,即把知识教育与品质教育相结合,把礼仪规范教育和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作为教育的整体结果。教师的“教”和“爱”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不能仅仅作为知识和礼仪规范的传授者和讲说者,还要作为学生成长的价值观指导者,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于礼仪规范的教育,但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要加强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做好对于礼仪规范的示范者和教导者 [6];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思政教育和礼仪规范教育的内容一定要接地气,要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而设置教学内容,在提升学生礼仪和思政课程的理论高度同时,还要加强礼仪教育的实践与思政教育的实践;增加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内容模块,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培育,让学生真正通过课程教学完成礼仪实践、思政教育的探讨;学校教育要不断实现教育质量的反馈,多进行教育质量的反馈,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动态以及行为变化的调研、测评,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成长。

结束语:

本文是在明晰礼仪规范和思政育人跨越路径的基础上,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协同融合路径,并且凸显教育质量的提升。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应该充分关注礼仪规范系统性和思政育人有效融合,以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华 . 思政教育与礼仪规范相结合的路径研究 [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12(04):56-58.

[2] 李霞 . 礼仪教育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实践与创新 [J].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 ,2019,23(07):71-74.

[3] 王丽 . 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礼仪文化融入探析 [J]. 高教论坛 ,2021,39(02):92-95.

[4] 陈峰 . 从礼仪规范到思政育人的教育模式创新 [J]. 现代教育管理 ,2022,30(03):112-115.

[5] 刘强 . 高校思政教育中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分析 [J]. 思政教育研究 ,2018,26(10):49-52.

[6] 吴婷婷 . 礼仪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20,7(14):137-139.2024 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 思政 ):高质量发展下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理实一体实效性研究,课题编号:2024SJSZ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