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李燕琼
重庆市巫山县金盆小学 404703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更是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得以立足和发展的核心素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动并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着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本质性要求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悉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策略与技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首次清晰地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这一至关重要的概念,这也意味着数学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聚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无疑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核心素养的培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紧密关联着学生能否既满足学习需求,又能良好适应社会性发展。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核心目标,深入开展对各种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教师需紧密结合数学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精心策划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出充满趣味与挑战的学习氛围。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它不仅关乎学生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未来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导向,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课程标准下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理论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方面。它不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1]。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构成要素:一是数学抽象能力,即能够对数量、图形等进行抽象理解与把握;二是逻辑推理能力,可实现合理的推理及论证;三是数学运算能力,能准确且快速地完成数学运算;四是直观想象能力,借助图形、图像等直观方式来理解数学问题;五是数据分析观念,具备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的能力;六是空间观念,形成对空间物体的形状、位置、大小等的正确认识;七是应用意识,能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类问题。这些要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二、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课程目标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同时,新课程标准还注重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学习,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二)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推动者。教学重点更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和参与热情。与此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各种实际情境中学习并运用数学。
三、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突出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过度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其思维的拓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他们更多地是在机械地记忆和模仿,而不是真正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3]。同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牢牢掌控着教学的节奏和进程,将大量的知识单向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更多的是被动地接收信息,缺乏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难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也不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这一策略可谓是“点睛之笔”。教师应精心根据教学内容,匠心独运地打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关联或充满趣味的情境,比如贴近生活的场景、引人入胜的故事等。如此一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如同被磁石吸引般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更真切地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奇妙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与此同时,情境的创设还能拨动学生积极情感的“心弦”,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通过这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学生将在充满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策略之一。教师应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启发式教学能让学生在探索中逐步形成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当学生面对问题时,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思考,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思考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为培养其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比如在教授“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如何将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切割、拼接等方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思维能力。
结语: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更加明确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方向。让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共同努力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黄宗标.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素养教学的有效策略[J]. 文渊(小学版),2022(2):388-390.
[2]林丽卿. 探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文渊(小学版),2021(2):703.
[3]周登庄.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 电脑爱好者(普及版),2021(1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