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内涵、路径与策略
陈兵
江苏省苏州市中科大附中独墅湖学校 215123
2020年2月12日央视《开讲第一课》请来了著名作家王蒙。面对台下的大学生,已86岁高龄的老教授思维敏捷,娓娓而谈。这场关于阅读的演讲课涉及到古诗词的知识信息很多,但王老张口就来,一首首、一篇篇诗词深情吟诵,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动容。演讲最后,老人家慷慨激昂地对大学生们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一起尽情读书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这一场演讲里我听到了一个师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倡导和呼吁——阅读吧孩子们,阅读能够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人生!同时,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也不禁暗暗思忖,我们应该如何建立班级阅读文化,将阅读和班级管理、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此,结合之前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理清关系,解决班级整体“为何读”的问题。
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学生评价和发展规划,并随着班级的不断发展,这些规划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拓展中。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推出,学校、班级的评价和发展规划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把核心素养中具体的六大素养放在了学生发展的第一位。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涵盖了人文、科学、生活等六个方面,六大素养,六大主题,六大目标。这六个方面中每个素养的养成都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才能达成,非一日之功所能及。更重要的是这些具体的素养内容都可以用“阅读”这一方法来进行培养。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对人的素养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明确方向,解决阅读文化“如何建”的问题。
班级明确了以阅读作为文化发展和创建的方向之后,建设阅读文化的内容和方法是搭建阅读大厦的基石和支撑点。
1.班级阅读物质文化建设。班级阅读文化,是以班级为地理环境圈,以阅读文化为背景,班级管理者和全体师生组成的“班级人”为主体,以阅读这一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文化。班级阅读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
班级阅读物质文化建设作为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直观可感的存在。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和特色鲜明的布置风格,能陶冶班级成员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进取精神,促进身心健康。
我班在创设阅读环境时,以阅读为主线。“畅悦橱”和“年代柜”是知识的宝库,装满名家诗篇与古典名著。为增添历史文化感,依据汉、宋、元、明、清五朝特色对橱柜进行“装潢”。两柜每周提供好书推荐,每周一次的午间“畅悦讲坛”,让师生沉浸书海,感受古风书韵。课余,众多学生在此阅读。班级阅读环境能感染、带动学生,唤醒阅读意识,使学生在阅读中初步感受与生活相关的中外文化。
2. 班级阅读精神文化建设。班级阅读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阅读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班级阅读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班级以阅读为主的管理历史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阅读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班级的意识形态,是一个书香班级的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班级阅读精神文化又被称为“班级精神”,并具体体现在班风、学风和班级的人际关系上。
3.班级阅读制度文化建设。作为班级发展的“护卫”,班级阅读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阅读文化的内在机制,它包括班级阅读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班级阅读文化制度是维持班级正常阅读开展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班级阅读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班级阅读文化的建设,渗透于班级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班级活动等方方面面,班级阅读文化建设得好差,不但涉及学生、教师个人的当前发展,而且关系到他们以后的终身发展。
三、落实方法,解决阅读策略“如何读”的问题。
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的班级阅读文化建设,应该在阅读管理和指导方法等内容上多思考。“必须教会少年阅读!”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予我们教师最好的忠告,这里便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唯有高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有高效的阅读效率;班级唯有高效的阅读体系,才能有师生高效的阅读教、学。以我班为例,我们将阅读管理、方法、指导三者结合,在多元阅读、系统阅读、知识阅读、生活阅读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将阅读教育融为一体,用不一样的阅读方法引导着学生好读、乐读,用不一样的阅读体系开启了班级阅读管理的新篇章。
1.多元阅读。多元阅读强调以多种方式、渠道和形态开展阅读,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上,“文以载道”凸显古代中国文学地位,如今阅读内容不再局限于中国文学,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都是“载道”的重要资源,学生阅读这些作品,能认识和吸收中外文化智慧。科目上,阅读不应仅针对语文,各科目、各年级、各课程都有其独特的阅读内容与方法。阅读方式上,新媒介的发展带来变革,阅读形式从单一纸质拓展到数字阅读、立体书、听书、书影共读等。当下,以纸质阅读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多元阅读法,既满足了阅读需求,又适应了时代发展,能让学生在更丰富的阅读体验中成长。
2.系统阅读。阅读不仅讲究方法,更讲究条理性、系统性。朱熹曾对读书方法颇有研究,他曾总结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可见读书最重要的方法是在“系统”二字上。循序渐进,不急不缓,在合适的时间读合适的书目。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遵照学生年段不同而创设的系统阅读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关键之举。
3. 知识阅读。顾名思义,指在阅读中寻找到有价值的学习知识,为正在进行的学习服务。现在不少学生不会写文章,提到写文章脑袋就发胀,言之无物的逼迫式习作,言之甚空。这里讲的空是指思想空。无论是怎样的创作,不管是一篇习作,还是一部伟创,都应该有它们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其包含的与所表达的形而上的认识。我们知道,课外阅读书籍中有很多文章正是这样形而上方面的优秀篇目。它们是作者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等的“言语作品”。这些作品以精炼的语言组织、丰富的思想内容告诉学生,他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是如何选择材料的,是怎样组织篇章以及遣词用句等。而这些正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任务。因此对书籍中言语经验的借鉴或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帮助学生寻找到语言表达的“范例”,以达到学习借鉴、语言创造的最佳效果。
4.生活阅读。生活阅读指的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发现和创造出来的阅读。在班级里,我鼓励、引导学生以一个阅读者的身份,有意识地开放自己的眼睛、耳朵、口、手,用自己细腻的心思和敏锐的洞察力去主动捕捉生活中的阅读因素。一块广告牌,一段历史文化介绍,一个门面的名字,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阅读的素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积极主动地获取阅读的机会。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学生真正地把阅读和生活自主结合了起来,那他们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还会远吗?可以想象得到,那时的他们,对阅读的热爱之心已然是根深蒂固了。
我们总以为孩子的阅读时间来日方长,其实阅读最不可欺。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最应该做的,就是真实地组织阅读活动,扎实地建设阅读文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方向,把真正的阅读带给学生,让阅读成为他们生命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养料,让他们在这份营养极其丰富的养料中得到滋养和哺育,让阅读引领他们成为最具善良、最有情怀的新时代国际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