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作业优化

作者

李梅芳

南安市淗江小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特征,倡导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已难以适应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项目式学习以其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的特点,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项目学习资源,例如从生活观察的记录到社会问题的调研,都为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项目流程结构化设计

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引擎,决定着整个项目的深度与广度。优质的驱动性问题必须具备真实性、挑战性、开放性三个基本特征。“如何让更多人爱上阅读?”这一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能够感受到问题的真实存在。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寻找解决方案。答案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不同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形成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基于部编版教材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多层次的驱动性问题。四年级下册《白鹅》单元结束后,可以提出“如何为小动物写一份‘个人简历’”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特征,运用拟人手法进行创作[1]。六年级上册《草原》学习后,可以设计“制作一本‘美丽中国’旅游指南”的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特色。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既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课堂支持策略

项目式学习具有生成性特征,学习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新的问题与困难,教师需要提供及时的动态指导。课堂微讲座是有效的指导方式,针对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 5~10 分钟的微型讲座,进行集中指导 [2]。讲座内容要精准聚焦,直击问题核心,避免泛泛而谈。小组巡回辅导体现了个性化指导的特点,教师深入各小组,了解具体困难,提供针对性建议。巡回指导要注意时间分配,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得到充分关注。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既可以是直接的方法传授,也可以是启发性的问题引导。期间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同伴互助是动态指导的重要补充,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更加自然有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积极提供支援。定期组织小组交流会,让各组分享进展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形成互相促进的学习共同体。

三、作业分层实施策略

学生的语文基础存在明显差异,作业设计必须考虑这种差异性,采用分层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任务 + 挑战任务”的设计模式既保证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拓展空间。基础任务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关注核心知识技能的掌握,难度适中,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3]。以《四季之美》课后作业为例,基础任务可以设计为“仿写一个季节的美景片段,不少于 100 字”,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描写自己观察到的季节特色。挑战任务则可以设计为“制作一本‘四季之美’的图文并茂小册子,包含观察记录、美文摘抄、原创诗歌等内容”,这一任务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能力,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分层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层次间的关联性,挑战任务应该建立在基础任务的基础之上,形成递进式的能力发展序列 [4]。同时要避免简单的数量累加,重点关注思维层次的提升。评价标准也要相应分层,基础任务重点评价完成度与准确性,挑战任务更多关注创新性与综合性。

结束语

项目式学习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重构了课堂教学生态。结构化的项目设计确保了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多元化的支持策略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分层化的作业实施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践证明,项目式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作业优化与项目学习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构建了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未来的语文教学应该继续深化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时代学生贡献语文教育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丰忆云, 孙艳. 整合 优化 提升 ——项目式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3:16- 18.

[2] 吴彩莲 . 小学语文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作业优化[C]// 首届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交流会论文集.2025.

[3] 代婷婷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学 ,2023.

[4] 翁文菁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实践 [J].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