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名著阅读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创新探究
林燕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东南学校
【基金项目】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名著阅读校本作业设计与评价探究》(课题批准号 : FZ2023GH014)成果。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育领域逐渐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减少不必要的课外作业负担,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名著阅读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审美情感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作业设计与评价需要创新。本文以《水浒传》为例,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名著阅读作业,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本文提出了几种创新的作业设计方式和评价机制,旨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关键词:“双减”政策;名著阅读;《水浒传》;作业设计;评价创新
引言:“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尤其是在课外作业方面,这一政策对名著阅读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名著阅读作业往往以书面报告或问答形式为主,这种形式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创新名著阅读作业的设计和评价,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内涵,阅读这部作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还能激发其批判性思维。本文将以《水浒传》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设计和评价名著阅读作业,旨在通过创新作业设计与评价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
一、名著阅读作业设计的创新方法
(一)从情境创设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应注重情境创设,避免单一的知识性作业,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标。例如,在《水浒传》这部作品的阅读作业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情境任务,吸引学生主动阅读,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例如,在学习《招文袋案》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如果你是宋江,你会如何应对招文袋被杀害一事”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并通过自选方式设计任务:可以写一篇以宋江视角描述事件发生的日记,或是一篇“宋江命令书”,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类任务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避免传统单一的知识提问作业,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决策能力[1]。
(二)结合现代技术,提升学生的互动与分享
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应注重提高互动性和分享性,打破传统作业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分享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如班级微信群、在线讨论平台等,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同学们分享,激发讨论和批评,从而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更深层次理解。
以《水浒传》中的“林冲夜奔”一章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林冲这一人物的看法及其心理变化。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在共享中碰撞出更多思考火花,也能在讨论中深化对人物命运的理解。这样的互动式作业设计,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能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
(三)注重多元评价,综合考量学生的阅读成果
传统的名著阅读评价往往偏重于书面回答和简答题,评价过于单一,容易忽略学生在思维和创意方面的表现。创新的评价方式应从多维度出发,既要考量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其思维深度、情感认同和创新能力。
在《水浒传》的阅读作业评价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一是借助作品摘要、人物分析和情节推理等环节,评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二是通过学生的书面反思、角色扮演等任务,考察学生对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的理解;三是通过合作评价和互评机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团队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成长。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状态和思维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二、名著阅读作业的评价机制
(一)情感价值的评价
《水浒传》中的许多情节不仅体现了英雄豪杰的壮丽史诗,也充满了复杂的人物情感和道德抉择,尤其是关于忠义、正义、复仇等主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讲到晁盖盗取晁家财宝的情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去思考这一事件,尤其是晁盖与宋江的矛盾及其背后的动机。学生可以分别从宋江、晁盖的角度进行分析,写一篇角色信件或日记,描述学生在这一情境中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动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还要注重学生是否能通过角色创作来表达学生对人物行为的评价。例如,学生可以从道德层面进行反思:晁盖为何会选择盗取家财,是否能理解他的复仇动机,或者是否认为宋江采取的方法更具道义。这种情感价值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不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要在情感共鸣上进行思考与表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2]。
(二)思维能力的评价
《水浒传》是一部充满复杂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的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情节和人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讲解“武松打虎”这一经典情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武松如何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凭借自己果敢的判断力和过人的胆识,战胜猛虎这一情节,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应思考:武松的决定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是你,在面对类似的困境时,你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思维框架。
在作业评价时,教师不仅关注学生是否正确复述了事件,而是要考察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并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讨论。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武松这一人物的个性特点,讨论他在特定情境中的决策过程。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武松选择战斗的原因,或者提出他可以采取的其他行动方案。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深度,同时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创意与合作的评价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育强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水浒传》中的人物众多,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空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创意方式重新演绎书中的情节,或者在情境中加入学生自己的想法。例如,在讲解“招文袋案”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模拟审判场景,让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晁盖、宋江、其他梁山好汉等,围绕招文袋被杀害一事展开辩论,最终通过小组协作来呈现出一场审判。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公共演讲和合作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可以通过创意演绎展示对情节的深刻理解,以及学生是否可以在讨论和辩论中灵活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作,例如通过短剧、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表现《水浒传》中的经典情节。这种创新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机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3]。
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个“水浒传人物性格大辩论”的活动,让学生围绕书中的主要人物展开深入讨论,评价每个角色的道德价值与行为动机。通过这个活动,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水浒传》人物的理解,并给予实时反馈。这不仅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也是对其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综合性评价——结合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
《水浒传》作为一部包含丰富人物、复杂情节和深刻道理的名著,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还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协作能力。因此,作业评价应具备综合性,注重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的双重考量。
教师可以设计一套评价标准,从内容理解、情节分析、思维表达、创意表现和合作互动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思维深度、情感共鸣和创意表达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帮助。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也能为教师提供更清晰的教学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三、结束语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名著阅读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创新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升阅读效果方面,《水浒传》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其丰富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塑造为创新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通过巧妙的情境设计、跨学科的互动与创新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深度。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名著阅读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丽净.谈"双减"背景下名著教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以《昆虫记》为例[J].教育, 2022:34-36.
[2] 冯晓波."双减"政策背景下名著阅读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2, 42(2):18-23.
[3] 赵传玲.双减背景下名著阅读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2022(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