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新思路

作者

邹娅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风路小学 邮编:409900​

摘要: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体系中,作业作为巩固知识、拓展思维的关键环节,其设计质量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数学作业常陷入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困境,过度关注知识记忆,对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培养乏力。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新思路,通过剖析现状、从目标设定、形式创新、内容优化及评价完善等维度,构建全新作业设计体系,为一线教师提供实操性强的指导方案,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稳步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

1 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当前,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作业目标方面,多数教师侧重于知识巩固与技能训练,将作业重点置于课本习题的重复练习,以强化学生对公式、定理的记忆与运用,却忽略对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培育,致使作业与学生长远发展需求脱节。作业形式上,书面作业占据主导,多为填空、选择、计算题,形式单调乏味。实践探究、小组合作类作业稀缺,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无法契合小学高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作业内容缺乏层次区分,统一标准的作业难以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基础薄弱学生面对难度较大题目力不从心,易产生畏难情绪;学有余力学生则觉得作业缺乏挑战,无法满足其求知欲,阻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在作业评价环节,以教师评价为主,且多聚焦答案正误,对学生解题思路、创新思维、努力程度关注不足,难以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与激励作用[1]。

2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新思路​

2.1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目标设定

细化目标:在设计作业目标时,需紧密围绕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维度。以 “多边形面积” 作业为例,知识技能目标设定为学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运用进行面积求解。从数学运算素养出发,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提升运算的准确性与速度,合理选择简便算法。逻辑推理素养层面,通过推导多边形面积公式,让学生明晰知识的形成逻辑,培养其分析、推理能力,如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直观想象素养上,促使学生能在脑海中构建多边形,想象图形的变换与拼接,提升空间想象能力,全方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分层目标: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定作业目标。基础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确保他们理解基础数学概念,掌握基本运算技能,如能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面积等。提高目标针对中等水平学生,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具综合性的问题,例如在组合图形中准确拆分并计算各部分面积。拓展目标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量身定制,鼓励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如探索不同多边形之间的面积关系,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复杂几何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锻炼与提升。

2.2丰富作业形式

小组合作作业:以 “校园绿化面积计算” 项目为例,学生分组开展作业,小组成员需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实地测量校园绿化区域的形状与尺寸,有的负责查阅植物种植间距等相关资料,有的负责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面积计算与绿化方案规划。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素养,还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发挥各自优势,增强团队凝聚力,全方位提升综合素养。

项目式作业:长周期的项目式作业能全面锻炼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比如设计 “设计一个数学游乐园” 项目,学生要综合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进行场地布局规划,运用数据统计知识调查同学们对不同游乐项目的喜好程度,运用四则运算与百分数知识计算建设成本与门票定价等。整个过程中,学生从项目规划、实施到成果展示,需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在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的过程中,深度融合各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3优化作业内容

整合跨学科知识:将数学与语文、科学、艺术等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可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习 “速度、时间、路程” 知识时,结合科学课程中物体运动的内容,设计相关数学问题,如根据汽车行驶速度与时间计算行驶路程,让学生理解数学在描述物体运动规律中的作用。与美术学科结合,让学生利用几何图形设计精美的图案,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运用了数学的图形知识,还培养了审美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促进跨学科思维的发展,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融入数学文化:在作业中融入数学文化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学习 “圆” 的知识时,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卓越贡献,讲述他如何通过艰苦计算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历程。同时,引入圆在建筑、艺术领域的经典应用案例,如圆形拱门的美学与力学原理、摩天轮的设计等,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文化艺术的交融,培养文化传承意识,丰富对数学的认知维度。

2.4构建多元化作业评价体系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定量评价通过作业得分、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等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直观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习效率。例如根据作业的正确率给出相应分数,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长。定性评价则通过评语、等级等形式,对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创新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性评价。如教师针对学生独特的解题思路给予肯定性评语,对作业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具体改进建议,采用 “优秀”“良好”“合格”“待改进” 等等级直观呈现学生作业水平,使评价更全面、客观。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新思路展开深入研究。经实践验证,基于核心素养细化作业目标、丰富作业形式、优化作业内容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显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思维愈发灵活,应用能力显著增强。但受研究时间与样本范围限制,部分策略的长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期待未来研究能拓展广度与深度,持续完善作业设计新思路,为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注入持久活力。

参考文献

[1] 杨亚男. 小学高段数学拓展性实践作业设计策略[J]. 亚太教育,2024(9):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