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张智星
海南省东方市红泉农场中心学校 572636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探索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有效措施
教育是社会振兴与进步的基石,而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及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工具,更是传承文化、培养思维能力以及提高人文素养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依然较为保守。他们对于新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把握其精髓,导致教学理念更新缓慢,依旧依赖于课本和辅助教材,使得语文课堂缺乏趣味性,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此外,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主导讲解时间过长,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农村学校的管理者承担着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职责。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改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管理层应该定期安排校内教师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活动。通过此类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他们持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并积极采纳现代化的教学策略和技术。培训过程中应着重强调语文教学活动中创新的重要性。现代语文教育不应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教授基础知识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传统教学方式可能只是让学生简单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毁灭过程等知识。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并以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安排学生撰写读后感或演讲稿,表达自己对圆明园毁灭的感慨和对祖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锻炼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提升综合素质。农村学校管理者要积极为教师搭建这样的学习平台,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教学方法,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犹如为知识的种子培育肥沃的土壤。它能让孩子们放下心中的胆怯与顾虑,如同破茧之蝶,以更积极、更自信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俯下身来,努力与学生们搭建起朋友式的桥梁,用心倾听每个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用亲切的笑容、温暖的话语给予鼓励,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被尊重与信任,从而在语文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例如,在教授《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与空间。比如在初读课文后,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母亲的深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无论是关于字词的理解,还是对文章情感表达的疑惑,都给予充分重视并耐心解答。同时,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必不可少。教师可以设计连环问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先问:“文中母亲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描述并分享感受。接着问:“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母亲为什么还愿意给‘我’钱买书?”引发学生思考母亲行为背后的情感动机。再进一步问:“‘我’拿到钱后,内心有怎样的变化?这体现了什么?”通过这一系列连环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从母亲工作的细节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与对孩子的爱,有的从“我”的心理变化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大家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互动中真正领悟到《慈母情深》中所蕴含的伟大母爱。
(三)创设自然生动的情境
创设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刻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在角色扮演的情境里,教师依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分配不同角色,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角色,去体验人物的情感、行为与思想。
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师提前准备好简单的道具,如诸葛亮手持的羽扇、鲁肃佩戴的头巾等,让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角色。在表演过程中,扮演诸葛亮的学生要展现出他的神机妙算、镇定自若;扮演周瑜的学生要表现出他的嫉妒与试探;扮演鲁肃的学生要演绎出他的忠厚老实;扮演曹操的学生则要体现出他的多疑谨慎。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前夕,亲身经历草船借箭这一精彩的历史事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直观、深刻。而在故事讲述的情境中,教师以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课文中的故事娓娓道来。讲述《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描绘出大雾弥漫的江面、紧张激烈的战场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故事之中。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在大雾天去借箭?”“曹操为什么不敢轻易出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收者,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主动思考并勇于表达自己。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能显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农村小学教育是推动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一环,而语文教学在其中更是承载着传承文化、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重要使命。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应积极作为,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创新教学方法,创设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如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与体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于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4,(21):90-92.
[2]严向平.新课程标准下的农村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5,(02):106-108.
[3]李刚.“双减”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智力,2025,(0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