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少数民族初中生写作策略与方法探究

作者

耍日阿曲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苏坝镇初级中学614600

引言

全球化不断推进之时,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推广让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重点话题,写作作为衡量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关键要素,在少数民族初中生成长过程里具备多重功能,既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已有研究表明,目前少数民族初中生在写作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既影响学业成绩,又影响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表达能力的培养,本研究要创建适合少数民族初中生特性的写作教学模式,给少数民族初中生提升写作水平给予理论根据和操作指引,从而促使他们全面成长并推动民族文化的革新流传。

1 少数民族初中生写作现存问题

1.1 语言表达障碍

少数民族初中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迟滞、语法错误频出的情况,他们的句法建构常常被母语语序所限制,“我饭吃了”“他书看”等不符合汉语文法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词汇运用上,由于对汉语词汇含义及搭配规律认识不足,经常会出现词语选择不当的现象,“美丽天空”的正确说法是“天空很美丽”,而不是“天空美丽得很”,虽然有些方言也有类似的习惯,但在正式文体中这种用法仍属不规范。

1.2 文化理解差异

文化背景,价值观体系以及思维模式的不同之处,造成少数民族初中生在解读写作主题并掌握文章情感走向的时候遇到很大的困难,特别是针对以“春节”为主题的内容创作而言,有些学生由于缺少对这一主题的深刻体会,很难做到真实地抒发个人情感,从而搭建起层次清晰的情节架构,相比起对自身民族节庆活动(例如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等)较为熟悉的经历,在对汉族传统文化节日的认识方面则显得比较薄弱且缺乏实际的体验基础。

2 少数民族初中生写作策略研究

2.1 融合语言特色,强化语言根基

加强双语教学:教育领域要合理整合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资源,创建双语融合的教学体系,遇到复杂汉语语法结构或者难以理解的词汇时,可以先用少数民族语言去阐释,给学生留下初步印象,再慢慢过渡到汉语表达,“被”字句举例来说,通过引入本民族语言中的类似表述方法,引领学生体会其语义特点和使用规则,进而展开系统的汉语“被”字句教学活动。

强化语言训练:进行多样化的语言实践训练,包括造句练习、仿写活动、短文填空等形式,以系统地提高学生对汉语语法结构及词汇运用规律的认识。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用口语表达的能力,还要注意把这种能力同书面写作结合起来,使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准确性。可以指导学生每天用汉语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先说后写,以达到听、说、读、写的目的。

2.2 文化元素融入与写作灵感激发研究

挖掘民族文化素材:凭借本土文化资源(民间传说、民俗活动、服饰特征、饮食文化等)充当素材支撑,促使学生展开文学创作实践活动,从而拓宽叙事视角并加深民族认同感,可以规划专门的写作任务,指定学生围绕某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展开创作,探究该节日的历史由来、

仪式过程以及个人情感体验。

促进跨文化交流:利用多样化的文化体验活动,比如邀请多民族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参与汉族地区的文化互动等等,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深刻体会并感受其他民族的文化内涵,拓宽他们的认知范围,在写作教学期间,安排跨文化主题任务,引领学生全面探究各个民族的文化特性及差异,逐步加强跨文化交流水平,布置“比较不同民族迎宾礼节”这一实践作业,要求学生细致剖析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接待习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关键部分。

2.3 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动力

设计多样化写作任务:根据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写作实践,如写日记、书信、童话、观察记录等,在轻松氛围中开展写作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写作水平。可引导学生给异地笔友写信介绍家乡,也可带学生考察周边动植物并写观察报告。

实施激励性评价:评定学生习作成果要兼顾时效性与激励作用,发掘潜藏价值并肯定。集合多种评价主体,如同伴互评、小组讨论、教师反馈等,让学生全面看待自身表现,深入思考并改进。课堂上展示优秀范例,赞誉精彩句子和独到看法,关注写作水平较差学生的成长,给予具体指导和个性化帮助,激发其学习热情。

2.4 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技巧掌握

素材积累方法:创建学生素材积累体系,关键是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提炼核心信息,记录生活经历,搜集文化要素,利用个性化数据库检索运用。可设计素材积累手册,规定学生每周至少摘录5 条佳句、2 段精彩段落,并写心得体会加深认识。

文章构思技巧:指导学生写提纲,要突出提炼主要思想、设计篇章结构、安排主体内容。动笔前先确定主题、选好材料,按逻辑顺序安排信息架构。写记叙文要理清“六要素”,按时间顺序列提纲要点。

表达与修改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表达手段增强文本感染力和说服力,教授文章修订技巧,包括语言细节修改、语法结构规范、内容逻辑整合、主题思想提炼等。可设计自主校对、同伴互评、教师指导的教学形式,学生完成初稿后先自行检查修正,再与同伴交流讨论,最后汇总意见全面改进提高。

结语

少数民族初中生写作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又长期的工作,教育者要持续去摸索探寻并且付诸实施,把语言特色纳入考量,把地域文化植入,点燃写作兴趣还要教授具体的方法,并且关注个体差异,完善家校协同育人的形式,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革新,才可以有效改进其写作能力,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 . 少数民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2024(12):32-34.

[2] 李静. 少数民族初中生写作教学研究[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8):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