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傅天耀
广东省陆丰市铜锣湖农场中学 广东省陆丰市 516529
引言
随着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农村地区因教育资源、师资水平等限制,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相对滞后。如何立足农村实际,探索有效的培养路径,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落实教育公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核心素养框架,系统分析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与价值,结合农村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机遇,构建多维度、实践性的培养策略,旨在为提升农村数学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关键能力与品格,强调知识、技能与态度的整合。我国核心素养体系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维度,具体表现为六大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抽取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思维过程)、数学建模(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运算(算法运用)、数据分析(信息处理)和直观想象(几何空间理解)。数学核心素养旨在将数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与特点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认知活动的核心能力,贯穿于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全过程。它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表现为归纳、演绎等严密推理;以创新思维为突破,体现为独特见解和创造性解决方案;以空间思维为支撑,涉及几何形体认知与空间想象。这种能力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抽象性体现在运用数学语言把握数量关系本质;系统性表现为构建概念间的逻辑网络;灵活性反映为根据问题特征选择最优策略;精确性要求符合数学严谨规范;应用性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这些特征有机统一,构成完整的数学思维体系,既支撑数学学习,又为培养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三、核心素养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关系
核心素养与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量感、运算能力、逻辑意识和应用意识等,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抽象能力体现科学精神,逻辑推理反映求真意识,数学建模展现实践创新,数据分析彰显信息素养,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同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又反哺核心素养发展:系统化的思维训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态度;创新解题激发探究意识和创造潜能;数学交流合作则提升沟通协作能力。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优化课堂教学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农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新范式。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提问引导自主探究,组织合作学习促进思维碰撞,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要特别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而非结论记忆,通过分解数学原理的推导步骤,帮助学生建立逻辑严密的认知结构。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利用动态几何软件演示抽象概念,依托在线资源拓展学习边界,通过智能平台实现个性化训练,使农村学生突破地域限制,获得优质的思维发展体验。
(二)加强数学思维训练
教师应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思维训练活动,将数学游戏融入课堂以激发兴趣,通过阶梯式逻辑推理题发展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借助贴近农村生活的数学建模任务培养应用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具体案例示范如何运用分析法拆解复杂问题,用综合法整合零散信息,以归纳法发现规律,以演绎法进行严密论证。同时要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式,对同一数学问题探索多种解决方案,在“一题多解”的实践中培养发散思维,在“质疑 - 验证”的过程中提升创新勇气。这种训练既要注重思维技能的获得,更要关注思维品质的塑造,使农村学生在掌握数学方法的同时,形成敢于创新、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在农村学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应当立足乡土特色,开发具有地域特点的实践课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农田测绘、农产品数据统计等真实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与计算中理解数学概念的应用价值,培养数据意识和量化思维。同时要打破学科壁垒,设计融合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主题的STEAM 项目,如" 温室大棚的优化设计"" 农产品销售数据分析" 等,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一个个适宜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尽量成为主动学习者。在活动评价方面,要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分析、反思讨论等方式,更应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态度,给予针对性指导,帮助其不断优化思维模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数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支撑。学校要通过 " 请进来、走出去 " 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邀请高校专家开展核心素养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学习,重点提升教师设计思维型课堂的能力。建立校本教研长效机制,围绕 " 农村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 这一主题开展行动研究,鼓励教师记录教学案例、反思实践效果,形成本土化的教学策略。同时构建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利用线上平台实现城乡教师结对帮扶,定期举办教学沙龙和同课异构活动,促进优质教学经验的流动与共享。要特别注重培养农村教师的反思意识和研究能力,使其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为持续改进数学思维教学方法提供专业保障。
(五)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帮助其理解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指导开展亲子数学游戏等家庭活动,让数学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学校层面应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数学文化环境,在校园设置数学名人故事墙、趣味数学问题角等互动空间,定期开展数学游园会、思维挑战赛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数学魅力。同时要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与高校数学系建立合作机制,组织" 数学教授进课堂" 活动;争取当地企业支持建设数学实验室,定期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农业产业园等实践基地,在真实场景中体验数学应用价值。
结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资源保障等多方面的协同创新。本文提出的路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转型、实践活动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举措,将核心素养目标融入农村数学教育全过程。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农村教学的深度融合,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持续优化培养模式,从而真正实现农村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其未来发展赋能。
参考文献
[] 李道燕 . 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分析 [J]. 考试周刊 . 2024 (27)
[2] 王金鹤.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 . 2025 (02)
[3] 马云苓 .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40 (12)
[4] 吴丽芳 .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 [J]. 华夏教师 . 2024 (36)
作者简介:姓名:傅天耀(1982.9.4-),性别: 男,民族:汉族,籍贯:广东陆丰,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数学单位:,职称: 中学一级,主办单位:陆丰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