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袁凤英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滨河小学 034300
引言:小学高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对英语阅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往往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征,包括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多个方面,在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英语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语言材料,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去理解文本,同时也会学习到新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而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主旨和细节,从而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在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通过阅读不同观点的文章学生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不盲目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进步,还能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提出新颖、独特想法的能力,英语阅读材料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思维方式,这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作,如续写故事、改编剧本等,让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种创新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逻辑性思维
在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主题与结构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链,从简单的事实性问题过渡到分析性、推理性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思维路径,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互相质疑,激发他们对文本深层含义的探究欲望,从而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3《My Weekend Plan》为例,在阅读文本前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What does the authorusually do on weekends?”让学生快速浏览文本并回答,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接着在学生掌握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Why does the author choose to go to the library on weekends? What can we inferfrom the author's plan?”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细节进行推理判断,分析作者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态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Do you think it’s a goodweekend plan? Why?”展开小组讨论,促使他们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引用文本信息作为支撑,进一步锻炼逻辑表达能力,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在不断思考与交流中提升了逻辑思维水平。
(二)组织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文本中的关键内容、人物行为、情节发展或文化背景等展开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理解他人的观点,还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对不同的意见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师应适时引导,营造平等、开放的交流氛围,既要鼓励学生尊重他人观点也要激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提出不同见解,从而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在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 4《When is Easter?》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完成文本阅读后组织了一次以“不同国家的节日文化差异”为主题的小组讨论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内容,明确复活节的基本信息,如时间、习俗和象征意义,随后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要求他们结合自己了解的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与复活节进行比较,学生围绕“为什么不同国家的节日时间不同?”“这些节日背后有什么不同的文化意义?”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西方节日更注重家庭团聚,而中国的节日更强调传统习俗。”也有学生提出:“有些节日是为了纪念宗教人物,有些是庆祝自然节气。”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在多元观点碰撞中提升了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促进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三)开展角色扮演,培养创新性思维
角色扮演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阅读教学活动,在阅读文本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本进行再创作,学生可以改变文本中的情节、对话等创造出新的故事版本,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表演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
》为例,阅读完文本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文本中的人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增加一些新的角色和情节,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在角色扮演中加入“周末去科技馆参观,体验了新的科技产品”这一情节,让故事更加丰富有趣,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突破文本的限制,发挥创新性思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英语故事。
结论:
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讨论、开展角色扮演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的思维品质培养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 周媛媛 .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J]. 英语教师 , 2023, 23(5):87-89.
[2] 曹艳 , 朱敏 . 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J].英语教师 , 2023, 23(22):179-181.
[3] 邵枝梅.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J].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