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政策演进、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董少甫
身份证:152824198410217014
一、引言
危险化学品在工业生产、能源供应、日常生活等领域广泛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然而,因其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特性,若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出现疏漏,极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近年来,随着我国危险化学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加强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已成为维护公共安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系统研究其政策演进、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对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政策演进
2.1 起步探索阶段(早期 - 20 世纪末)
早期,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随着化工产业的初步发展,政府开始关注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零散的管理规定和标准。但这些政策多侧重于单一环节,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难以有效应对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复杂需求。
2.2 体系构建阶段(21 世纪初 - 2010 年左右)
进入 21 世纪,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政策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修订与完善,标志着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法规框架初步形成。该阶段,政策涵盖了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经营和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明确了各环节的管理要求和责任主体,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法律依据。
2.3 深化完善阶段(2010 年 - 至今)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管理需求的变化,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政策进入深化完善阶段。面对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政府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综合性政策文件,强调运用系统思维推进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同时,更加注重科技赋能,推动信息化监管手段的应用,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三、中国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实践困境
3.1 监管体系协同性不足
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各部门在管理职责、监管标准和执法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职责交叉、推诿扯皮等现象,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3.2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意识淡薄,为追求经济效益,在安全投入、人员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存在不足。一些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在生产环节,部分企业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未及时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在储存环节,存在超量储存、混存等问题;在运输环节,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驾驶员和押运员安全操作技能不足等,这些都给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风险。
3.3 技术支撑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我国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在危险化学品风险监测预警方面,部分监测设备精度不高、稳定性不足,信息共享和协同分析能力较弱,难以实现对安全风险的精准识别和有效预警。在应急救援技术方面,先进的应急处置装备和技术手段相对缺乏,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难以满足复杂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需求。
四、中国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优化路径
4.1 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进一步梳理和整合现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标准,消除法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统一、协调、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结合产业发展和安全管理的新需求,及时修订和更新相关法规标准,提高法规标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法规标准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标准与国际接轨。
4.2 强化部门协同监管
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部门协同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边界,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推动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监管合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4.3 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岗位和人员。加大对企业安全投入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加大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的投入,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建立健全企业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对安全管理良好的企业给予奖励,对违规企业进行惩戒,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4.4 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
加大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先进的风险监测预警技术、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实时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实战能力,配备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五、结论
中国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政策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境。通过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强化部门协同监管、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以及提升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水平等优化路径,有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升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推动危险化学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未来,还需持续关注产业发展动态和安全管理需求变化,不断完善和优化安全管理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玉华 , 胡旦平 , 蒋建平 . 探索建立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系统对策研究 -- 基于欧盟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法规符合性评估 [J]. 中 国 石 油 和 化 工 标 准 与 质 量 ,2014(12):23-24. DOI:10.3969/j.issn.1673-4076.2014.12.028.
[2] 唐晨飞 , 郑雅梅 , 王春 , 等 . 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对 策 研 究 [J]. 安 全、 健 康 和 环 境 ,2017,17(12):46-48. DOI:10.3969/j.issn.1672-7932.2017.12.014.
[3] 唐晨飞 , 李巧侠 . RFID 技术在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 应 用 研 究 [J]. 安 全、 健 康 和 环 境 ,2013,13(7):54-56. DOI:10.3969/j.issn.1672-7932.2013.0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