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连花花生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邓睿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富岩镇政府 665805
花生作为全球重要的油料与蛋白质来源作物,在孟连县农业经济中占据战略地位。然而,当地红砂壤酸化、季节性干旱频发及病虫害多发等问题,制约着孟连花花生单产与品质提升。本研究立足孟连县资源禀赋,通过品种适配性筛选与种子处理技术创新、测土配方与水肥耦合模型、绿色防控技术链等研究,不仅为南方丘陵区孟连花花生抗逆丰产提供技术支撑,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色油料产业升级提供科学参考。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1 品种优选
孟连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 1 9 . 6 % 、年降水 1 3 7 0 m m ,土壤为pH6.0-7.5 的红砂壤。针对当地生态条件,孟连花花生品种筛选需满足抗逆性、适应性和品质三方面要求,主推品种包括:七彩野地花生,其抗倒伏性强;云花生 15 号,其双仁果率超 8 5 % ,配套密植技术可实现亩产干果 2 6 0 k g ;黑花生,因其富含花青素且具有较高的市场溢价。
1.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提升孟连花花生种植效率与产量的关键环节,涵盖粒选分级、带壳晒种及药剂协同防控。粒选分级采用盐水比重法剔除秕籽与破损粒,并按百粒重分级显著提高群体整齐度;带壳晒种通过播种前10-15 天晴天摊晒2-3 天,增强种子活力并提高发芽势;药剂协同防控结合杀菌剂与杀虫剂,实现早期病虫害综合防治。咯菌腈按 1 0 m l / l 0 k g 种子比例包衣可防治根腐病和茎腐病,药效持效期达45 天;吡虫啉以 0 . 3 % 药种比拌种,对蛴螬防效超 7 5 % ,且不影响孟连花花生根瘤菌活性。
播种技术需根据土壤类型调整:沙壤土播种深度 5 c m ,黏土则为 3 c m ,覆土后镇压保墒以确保出苗整齐,播种时间以 5 c m 地温稳定 ⩾ 1 5 ‰ 为标准,密度调控采用双粒播种,行距 4 5 c m× 穴距 1 5 c m ,最终实现孟连花花生的高产与优质目标。
2 精准施肥与水分管理
2.1 精准施肥
针对孟连县红砂壤的理化特性,在基肥施用环节采取分层优化策略:每亩配施 1.5 吨腐熟农家肥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搭配 4 0 k g 钙镁复合肥(15:15:15)补充中微量元素,同步增施 2 0 k g 医保菌有机质菌肥强化微生物活性,并通过机械深翻 2 0 c m 作业,实现耕作层养分三维立体分布,有效提升土壤孔隙度和持水保肥能力。
在追肥管理方面建立动态调控方案:苗期(3-5 叶期)按 5 k g / Ω 亩追施尿素,配合 10kg 腐殖酸水溶肥灌根,促进根际共生固氮体系的建立;花针期采用 0 . 2 % 硼砂与 0 . 1 % 钼酸铵混合液叶面喷施,配合根际微环境调节剂应用,有效增强花粉活力与授粉效率;结荚期实施水肥耦合技术,通过滴灌系统精准追施尿素 5 k g + 硫酸钾 1 0 k g / 亩,并同步喷施腐殖酸叶面肥 2次,配合根系生长诱导剂应用,实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协同调控。
2.2 水分管理
播种至齐苗阶段通过“湿墒播种”的农艺措施维持耕层土壤含水量在6 5 % ± 5 % 区间,配合 1 5 c m 土层播种深度控制实现苗齐苗壮;开花下针期(20-45 天)采用膜下滴灌系统将土壤含水量稳定在 7 5 % ± 5 % ,结合 0 . 3 % 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结荚期(45-70 天)通过微喷灌带实施变幅供水,将耕层土壤含水量调控在 6 0 % ± 5 % ,同时建立排水沟渠系统,预防涝渍胁迫导致的果实腐烂;饱果期(70 天后)启动节水灌溉协议,将土壤含水量梯度降至 5 0 % ± 5 % ,结合每10 天喷施1 次 0 . 0 1 % 芸苔素内酯溶液,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
3 田间管理技术
3.1 生育期管理
在缺苗预警方面建立智能监测机制,当缺苗率突破 1 0 % 阈值时启动应急补苗程序,采用 1 0 0 m g / L G A 3 激素浸泡 4 小时进行催芽处理,结合穴水播种技术实施补植并按 1 5 c m× 2 0 c m 株行距设置补苗点,覆土后采用双膜覆盖配合穴周微喷灌系统,使补植成活率提升,同步搭载苗情监测无人机实时追踪补苗点芽势同步提升情况。在出苗后 7-10 天(两片子叶展开期)开展精细化作业,使用 1 5 c m 窄幅锄具在植株 2 c m 半径范围实施3 c m 深度浅耕松土,同步实施子叶节抬升作业(抬升角度
,外露深度1.5cm),该操作通过打破根际厌氧层激活光合效率提升机制,使主根构型指数优化且次生根数量增加。
3.2 中后期管理
在孟连花花生中后期生长过程中,当株高达到 3 5 c m 及以上、分枝数不少于 8 条时需采用分阶段精准施药技术,施药方面于初花期与盛花期分别实施 5 % 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叶面喷施,喷施过程中重点针对孟连花花生的生长点进行靶向处理。在苗期实施 2 次机械铲趟作业,为孟连花花生根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并配合15cm 土层深松作业进一步打破犁底层,加深土壤的耕作层,让孟连花花生根系能够更好地向下生长和伸展,为地上部分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支持。花针期开展 1 次培土作业,培土作业能够增加花生果针入土的距离 , 同时为花生的生长发育提供更稳定的环境,在这个阶段同步增施 5kg/ 亩腐殖酸钾,该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孟连花花生的坐果率。结荚期实施深松耕整地作业,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并结合双向聚土成垄技术形成微地形结构,该技术可以使土壤形成有利于花生果针入土的微地形,让果针更容易入土并缩短果针入土距离,缩短果针入土距离能够提高孟连花花生的结果率,增加花生的产量。
3.3 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
针对叶斑病与白绢病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于盛花期启动精准施药程序,采用 2 5 % 苯醚甲环唑 EC30ml/ 亩进行叶面喷施,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途径实现病菌细胞膜结构破坏,建立 15 天施药间隔周期的预防性防控机制;在下针期同步开展土壤消毒处理,沟施噻呋酰胺颗粒剂结合覆土操作,通过干扰菌核萌发相关基因表达使病原菌侵染效率降低。针对虫害防控建立天敌友好型技术路径:苗期悬挂黄色粘虫板诱集有翅蚜虫,配合 10 % 烯啶虫胺 A S2 0 m l/ 亩进行靶标触杀;在孟连花花生种植过程中,采用播种前预防与苗期加固的双重防护策略,播种前先在田间开沟施撒 5 % 辛硫磷颗粒剂,能有效阻挡地下害虫幼虫靠近幼苗根系;待幼苗生长到3-4片真叶时再通过灌根方式施用 10 % 毒死蜱乳油,这种药剂能通过叶片吸收和根部渗透双重通道进入害虫体内,破坏其神经系统。
结语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孟连花花生丰产高效的生理生态机制与技术路径,并提出该地花生高产的有效集成技术,为西南山区小宗作物标准化生产提供可复制的样板,提升农业从事者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有效维护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赛得尔丁·帕尔丁, 马海云, 张以和, 等. 花生丰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 ,2024(05):11-14.
[2] 刘 影 . 无 公 害 花 生 高 产 高 效 栽 培 技 术 探 讨 [J]. 园 艺 与 种苗 ,2012(03):53-54.
[3] 任火英 , 敖礼林 , 饶卫华 . 秋花生丰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J]. 科学种养 ,201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