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角色与作用分析
赖燕云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丰盛实验小学
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教师;阅读指导;四年级语文;核心素养
引言: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推广使用,对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是阅读资源的提供者,更是学生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引导者。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角色模糊、策略单一、评价滞后等问题,影响了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阅读指导模式,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现实需求与认知偏差
随着语文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统编版语文教材特别强调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衔接,倡导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语言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亟需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阅读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这种角色定位的变化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教育目标从单纯的知识掌握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刻转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自身在课外阅读中应发挥的作用仍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一些教师习惯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将课外阅读视为可有可无的补充内容,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介入;另一些教师则过度干预学生的阅读过程,将其等同于课堂讲读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些认知偏差直接影响了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也制约了学生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角色转变过程中还面临多重现实挑战,如专业素养储备不足、教学时间分配紧张以及家校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指导实践中的脱节现象。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阅读教学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积累,难以有效应对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教学任务繁重导致课外阅读指导常被边缘化,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家校之间沟通渠道不畅,家长对学生阅读活动的支持力度有限,影响了整体阅读环境的营造。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力不从心,难以实现预期指导效果。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是解决当前困境的重要方向。只有通过多方面协同努力,才能为教师角色转型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多元策略构建高效阅读指导模式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实践中,构建科学而灵活的指导模式是提升阅读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面对学生个体差异显著、阅读兴趣多样、文本类型丰富等特点,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的指导体系。这种指导模式不仅应涵盖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推荐,还应包括阅读方法的引导、阅读过程的管理以及阅读成果的反馈等多个维度。在阅读材料的筛选方面,教师应结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材的主题拓展和语言风格,有目的地推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的读物,增强阅读的适切性与延续性。
在阅读方法层面,教师应根据不同文体特征设计相应的指导路径,如通过提问引导叙事类文本的情节理解,借助批注训练提升说明类文本的信息提取能力,利用思维导图梳理逻辑性强的科普读物内容等。在阅读过程管理中,教师可借助阅读计划表、阅读打卡、阅读日志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定期交流、主题分享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持续阅读动力。在阅读反馈机制上,教师应避免单一的成绩评价方式,转而采用表现性评价、成长档案袋等多元手段,全面反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变化与能力提升。
为实现这些策略的有效整合,教师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与教学设计能力,积极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推动课外阅读指导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元指导模式,真正实现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三、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实践成效与反思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角色的有效发挥与多元指导策略的实施逐步显现其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系统化的阅读规划、方法引导和过程管理,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自主阅读意识不断增强,语言积累和理解能力也呈现出明显提升的趋势。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批判性思维和深度思考的能力,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文本主旨,初步具备了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上,更反映在其语言表达、写作能力和课堂参与度的整体提高中,说明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之间已形成良性互动。然而,在实践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部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导致阅读指导流于表面化;部分学生在缺乏个性化支持的情况下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能力跃升;家校协同机制不完善也影响了课外阅读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当前阅读评价体系尚未完全适应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评价方式相对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成长轨迹与个体差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在优化指导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强化过程性反馈,推动阅读教学从“教什么”向“如何学”转变。应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其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增强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阅读认知特点的理解与应用,从而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体系。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的角色转型与策略创新,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明确功能定位、优化指导模式、完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推动课外阅读教学的深入实施。当前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理念偏差与操作困境。未来应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强化过程性指导与多元评价,构建家校协同机制,促进课外阅读教学的系统化与长效化发展,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雪梅 . 小学语文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J].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3, 43(12): 56-60.
[2] 周文斌 .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背景下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J].中小学教材教学 , 2022, 41(9): 78-82.
[3] 黄晓阳. 阅读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角色重构探析[J]. 语文建设 , 2024, 38(5):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