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寒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保温与防冻技术研究

作者

韩雪松 张立鹏

230622199208265556 210381199607015319

摘要:本论文聚焦寒冷地区建筑施工面临的低温环境挑战,系统研究建筑施工中保温与防冻技术。通过分析寒冷地区气候特点对建筑施工的影响,深入探讨混凝土、砂浆等主要施工材料在低温下的性能变化,以及地基基础、墙体、屋面等不同施工部位的保温防冻技术措施。为寒冷地区建筑施工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保障施工质量与进度,降低工程成本,促进寒冷地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寒冷地区;建筑施工;保温技术;防冻技术;施工质量

一、引言

寒冷地区冬季漫长且气温极低,最低气温可达 -30℃甚至更低,极端低温、强风、积雪等恶劣气候条件,给建筑施工带来诸多难题。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建筑施工,若保温与防冻技术措施不当,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冻胀破坏,砂浆粘结力下降,地基土冻胀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甚至可能造成工程事故。因此,深入研究寒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保温与防冻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二、寒冷地区气候特点及其对建筑施工的影响

2.1 寒冷地区气候特点

寒冷地区具有显著的气候特征,冬季气温低且持续时间长。以我国东北、内蒙古等典型寒冷地区为例,冬季平均气温在 -10℃以下,部分地区在 -20℃左右 。同时,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气温与夜间最低气温差值可达10℃ - 15℃。此外,寒冷地区冬季多风雪天气,强风不仅会加剧人体的寒冷感,还会加速热量散失,对施工中的保温措施产生不利影响;大量积雪可能导致施工场地通行困难,增加施工安全隐患,也会对临时设施和建筑结构产生额外荷载。

2.2 对建筑施工的影响

寒冷气候对建筑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等方面均产生不利影响。在材料方面,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水泥水化反应减缓甚至停止,导致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抗冻性能下降。当温度低于冰点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结冰膨胀,产生冻胀应力,若混凝土强度不足以抵抗该应力,就会出现裂缝、酥松等冻胀破坏现象 。砂浆在低温下,水分易冻结,水泥水化无法正常进行,致使砂浆的粘结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影响墙体砌筑质量。在施工工艺方面,低温会使涂料、油漆等装饰材料干燥速度减慢,甚至无法干燥,影响装饰效果和施工进度。土方施工中,地基土冻结后变得坚硬,挖掘难度大幅增加,降低施工效率,且冻土在融化后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基础的稳定性。在施工设备方面,低温会使润滑油粘度增加,设备启动困难,机械部件磨损加剧,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三、寒冷地区建筑施工主要材料的保温防冻性能研究

3.1 混凝土的保温防冻性能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水灰比、水泥品种、骨料质量、掺合料和外加剂等因素密切相关。降低水灰比可以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游离水含量,降低冻胀风险。选择早期强度高、水化热大的水泥品种,如硅酸盐水泥,有助于在低温环境下加快混凝土强度增长 。优质骨料的坚固性好,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掺加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但需注意掺量对早期强度的影响。在混凝土中添加防冻剂是寒冷地区施工常用的措施,防冻剂能降低水的冰点,使混凝土在负温下仍能进行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常见的防冻剂成分有氯盐类、亚硝酸盐类、碳酸盐类等,不同类型的防冻剂适用范围和效果有所差异 。

3.2 砂浆的保温防冻性能

砂浆的防冻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泥的水化程度和水分状态。为提高砂浆在低温下的性能,可选用高标号水泥,增加水泥用量以提高早期强度。同时,掺加适量的防冻剂、早强剂,能促进水泥水化,降低砂浆中水的冰点。此外,在砂浆中掺入石灰膏、粉煤灰等掺合料,可改善砂浆的和易性,提高其抗冻性能。但需注意,掺合料的过多使用可能会影响砂浆的强度增长速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掺量 。

四、寒冷地区建筑施工不同部位的保温防冻技术措施

4.1 地基基础施工的保温防冻技术

在地基基础施工前,应清除基底的积雪和冻土,防止地基土受冻。对于不冻胀性地基土,可直接进行基础施工;对于冻胀性地基土,需采取换填非冻胀性材料(如砂石、灰土等)或设置保温层等措施,防止地基土冻胀变形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可采用暖棚法,在基础上方搭建暖棚,内部采用火炉、暖气等加热设备,保持棚内温度在0℃以上,为混凝土和砂浆施工创造适宜的环境。对于灌注桩施工,可对桩孔内的泥浆进行加热,控制泥浆温度,防止泥浆冻结影响成桩质量 。

4.2 墙体施工的保温防冻技术

墙体砌筑时,可采用热拌砂浆,将水和砂加热后搅拌砂浆,提高砂浆的初始温度,减缓砂浆在砌筑过程中的热量散失。在砌筑过程中,对已砌筑的墙体及时覆盖保温材料,如草帘、棉被等,防止砂浆受冻。对于加气混凝土等轻质墙体材料,因其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好,但抗冻性相对较差,在低温施工时,可在墙体表面涂抹抗冻保护剂,增强其抗冻能力 。此外,采用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如在墙体外侧设置保温板,可有效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减少热量传递。

4.3 屋面施工的保温防冻技术

屋面保温层施工应选择在气温较高的时段进行,尽量避免在极端低温天气下作业。对于保温材料,可选择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酯泡沫等高效保温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一定的抗冻性 。在铺设保温材料时,应确保保温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防止出现空隙影响保温效果。屋面防水层施工时,可采用热熔法施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利用火焰喷枪加热卷材和基层,使卷材与基层牢固粘结,避免因低温导致粘结不牢而出现渗漏现象 。同时,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保护层施工,保护防水层免受冻融破坏。

五、寒冷地区建筑施工保温与防冻技术的优化策略

5.1 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避免在极端低温天气下进行关键工序施工。制定详细的冬季施工方案,明确各施工环节的保温与防冻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要点。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其对寒冷地区施工特点和保温防冻技术的认识,确保施工技术措施的正确实施 。同时,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性能、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2 推广应用新型保温防冻材料与技术

积极研发和推广新型保温防冻材料,如相变保温材料,其能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热量,调节环境温度,提高保温效果 。此外,发展智能保温技术,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建筑各部位的温度变化,自动控制加热设备和保温系统的运行,实现精准保温,降低能源消耗。加强对绿色环保保温防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5.3 加强多学科协同研究

寒冷地区建筑施工的保温与防冻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土木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协同研究,整合各学科的优势资源,深入分析寒冷环境下建筑施工的复杂问题,从材料性能、结构设计、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提出综合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保温与防冻技术水平。

六、结论

寒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保温与防冻技术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寒冷地区气候特点及其对建筑施工影响的分析,以及对主要施工材料保温防冻性能的研究,结合不同施工部位的保温防冻技术措施和实际工程案例,可以看出,采用合理的保温与防冻技术能够有效应对寒冷环境带来的挑战。同时,通过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推广新型材料与技术、开展多学科协同研究等优化策略,将进一步提升寒冷地区建筑施工的保温与防冻技术水平,推动寒冷地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寒冷地区建筑施工的保温与防冻技术将朝着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志坤, 王曙光. 寒冷地区建筑施工防冻技术研究[J]. 施工技术, 2018, 47(12): 102 - 105.

[2] 李惠强, 吴贤国.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3] 刘军进, 叶林, 等. 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20, 34(15): 15098 - 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