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侯丹霞
定边县东关小学,陕西省榆林市 身份证号码 718600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主题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整合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内外许多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在积极探索主题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在我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实践应用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寻求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选择不合理
1. 缺乏针对性
有些教师在选择主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导致主题过于深奥或过于浅显,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选择了一些抽象的哲学性主题,学生难以理解;而对于高年级学生选择过于幼稚的主题,则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某小学三年级的一次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宇宙的奥秘”作为主题。由于该主题涉及许多抽象的科学概念,如黑洞、引力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迷茫,无法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佳。相反,如果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如“家乡的变化”“校园里的植物”等,学生可能会更容易产生兴趣和参与感。
2. 主题范围不明确
主题范围不明确会导致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难以聚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当主题过于宽泛时,教师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涉及过多的知识点,但每个知识点都只是浅尝辄止,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而当主题过于狭窄时,又无法充分发挥主题学习的优势,无法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单一
1. 仍以讲授为主
在主题学习的课堂上,很多教师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体现主题学习中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
2. 缺乏多样化的活动设计
教学方法单一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主题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这些能力就无法得到有效培养,从而影响主题学习的最终效果。
(三)资源整合不足
1. 教材与课外资源整合不够
教师往往过于依赖教材,对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虽然主题学习强调教材与课外资源的整合,但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增加几篇课外阅读文章,没有将教材内容与课外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如在文化内涵、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有机联系。
2. 资源利用不均衡
资源整合不足会限制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深度。教材资源虽然系统性强,但内容相对有限,难以满足主题学习中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要求。课外资源的引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和视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拓展主题内容。而不同类型资源的均衡利用则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提高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只是局限于教材或某一类资源,学生的学习就会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挥主题学习的优势。
三、解决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践应用中问题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主题
1. 依据学情确定主题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学情选择合适的主题。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贴近他们生活、形象生动的主题,如“我的家庭”“可爱的小动物”等;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的主题,如“历史人物的智慧”“中外文化差异”等。
2. 明确主题范围
教师在确定主题范围时,可以将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或学习要点,明确每个子主题或学习要点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些
子主题或学习要点展开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主题范围和教学内容,使主题学习更加灵活和有效。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
1. 转变教学角色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题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但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设计丰富的语文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类型和形式的语文活动,如阅读分享会、写作比赛、演讲活动、实地考察等。在活动设计时,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教师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步骤,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升能力。
(三)优化资源整合
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主题拓展、知识迁移等方式,将教材内容与课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与课外资源中的信息进行联系和对比,帮助学生构建起更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寻找与主题相关的课外资源,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构建全面评价体系
1. 丰富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要涵盖学生在主题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除了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要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等。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可以看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搜集资料、制定学习计划等;在评价合作交流能力时,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等。
2. 多元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要客观公正,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互评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例如,在完成一个主题学习项目后,学生可以先进行自评,然后小组内成员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五、结论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着主题选择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资源整合不足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科学规划主题、多样化教学方法、优化资源整合和构建全面评价体系等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改进主题学习的实践应用,以适应新时代语文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晓明.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 (4): 45-48.
[2] 李晓华.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 2024, (2): 78-81.
[3] 张伟 .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中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研究 [J]. 教育创新 ,2023, (7): 56-59.
[4] 刘敏.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方法[J]. 教育技术研究 , 2024, (3): 90-94.
[5] 赵刚.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中的资源整合策略[J]. 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 , 2023, (9):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