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层建筑中稳压供水系统能效优化研究

作者

徐涛

湖北东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孝感市 432813

高层建筑因其结构特点与用水需求的复杂性,对供水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稳压供水系统成为保障其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受限于设计理念滞后与设备技术水平限制,不少高层建筑供水系统存在能耗偏高、调节不灵敏、运行波动大等问题,给建筑运营方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与环境压力。在节能减排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稳压供水系统的能效水平,已成为建筑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

一、稳压供水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能效特性

(一)高层建筑稳压供水系统基本组成

稳压供水系统主要由变频水泵组、稳压罐、压力传感器、控制柜及管网组成。多台离心泵或多级泵并联运行,稳压罐平衡压力波动,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并反馈至 PLC 控制系统,实现变频调速与人机界面操作。管网设计需结合建筑高度与用水点布局,常用 304 不锈钢管,以兼顾耐腐蚀性与使用寿命。

(二)稳压供水系统能效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包括设备选型、管网设计、控制策略与负荷波动。泵组需与实际流量、扬程匹配,以免效率下降;管径设计应控制在DN100–DN150,保持 0.9-1.5m/s 流速,减少阻力与能耗;控制策略应优化启停逻辑与 PID 参数,避免频繁启停;系统还需具备良好调节能力,以应对早晚用水负荷变化。

(三)现有供水系统能效存在的问题

当前多数高层建筑稳压供水系统存在如下问题:首先,设备选型常存在“以大代小”现象,考虑到一次性投资安全裕度,实际运行中负荷长期处于额定值 30%-50% 区间,造成效率偏低。其次,仍有部分建筑采用恒速泵或普通工频泵,无法根据实际用水需求动态调整功率。第三,管网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用水负荷分布,部分管径过大或过小,导致水力不平衡或能量浪费。第四,系统缺乏有效的能耗监测与管理手段,维护与管理依赖人工经验,存在响应滞后与管理漏洞。

二、稳压供水系统能效优化技术路径

(一)泵组选型与优化

应优先选用高效节能型离心泵或多级泵,推荐采用符合中国能效等级 1 级标准产品,泵效一般不低于 75%-85% 。选型时通过工况曲线与泵效曲线叠加分析,确保常用工况位于高效区,并根据建筑物层高、管网阻力以及用户用水特性,精准确定泵扬程与流量[1]。对于大楼设计日供水量在 1000m3 以上的项目,采用 3 台主泵 +1 台备用泵配置较为合理,通过自动切换控制策略实现泵组轮换,降低单泵长期运行导致的设备疲劳与能效降低。同时,为提高系统运行灵活性,可选配带内置变频器的一体式泵组。泵体材质建议选用铸铁或不锈钢混合结构,以兼顾耐腐蚀性与经济性,并结合水泵噪声控制需求,设置减震基础及隔音措施,确保机房噪声低于75 dB(A),满足城市建筑噪声限值标准。

(二)管网系统设计优化

管网设计优化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合理确定主干管及分支管管径。例如,20 层以上建筑主干管宜采用 DN150 不锈钢管,分支管为 DN80–DN100,以保证末端水压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要求。选型时应结合瞬时流量计算与最不利点水压判定,避免管径设计过小导致供水不足,或过大增加初投资与占用空间,并注意兼顾美观与设备布置协调。二是减少水力损失。应避免不必要的弯头与阀门安装,选用流阻小的阀门,如软密封闸阀或弹性座封闸阀,并控制管网流速在 0.9--1.5 m/s 之间,既保证输水效率,又避免水锤现象。对于复杂系统,可采用EPANET 或 CAD 水力模拟软件进行动态仿真,优化各支路流量与压力分布,预判系统异常点,提升整体运行稳定性与能效水平。

(三)变频调速与智能控制技术

在供水系统中,变频调速技术通过改变水泵电机频率控制转速,实现动态匹配用水需求,降低无效能耗[2]。推荐采用ABB、施耐德等品牌工业级变频器,设置频率范围 30Hz-50Hz ,确保在不影响供水压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节能。系统应结合压力传感器设置PID 控制逻辑,压力设定值通常为 0.35-0.40MPa ,并根据建筑实际需求微调。智能控制方面,可通过 PLC+ 人机界面集成方式实现多泵轮换、夜间低负荷自动休眠、故障报警与远程监控。通过楼宇自控系统(BAS),利用 MODBUS 或BACnet 协议实现与暖通、消防等系统的数据互联,构建完整能源管理平台。部分项目已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能耗监测系统,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用水规律进行数据分析,自动优化供水调度。例如,某甲级写字楼采用 AI 调度系统后,实现水泵能耗降低 12% ,同时设备使用寿命平均延长 15% 。

(四)辅助系统与节能措施

在优化供水系统能效过程中,应同步考虑以下辅助措施:一是设置能量回收装置,如在高区回水管路中安装微型水力发电机,回收部分能量供控制系统或照明设备使用,单体发电功率可达 500W 。二是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计划,实施基于状态监测的维护方式,采用振动分析仪、红外测温仪和超声波检漏设备定期检查水泵、电机及管网状态,及时发现隐患,降低突发故障概率。三是通过用户用水行为分析与大数据统计,优化供水时间段策略,合理分配高峰与低谷供水模式 [3]。例如,将夜间压力设定值适当下调 0.05MPa ,每年可节约电能约 3%-5% 。此外,建议结合雨水回收与中水利用系统,进一步降低整体水资源消耗与运行成本。

三、高层建筑稳压供水系统能效优化实证分析

(一)案例分析准备

以某 40 层商业综合体为案例,建筑总用水量约 1500m3/ 日,原供水系统采用2 台 75kW 工频泵与1 台备用泵,供水系统长期处于高能耗运行状态。通过安装在线能耗监测系统,持续采集改造前后30 天水泵运行数据,包括电力消耗、启停次数、负荷变化情况及瞬时流量和压力波动,便于全面评估系统性能差异。

(二)优化措施实施过程

针对该项目,首先将原有工频泵更换为 3 台 55kW 变频泵,泵组为丹麦格兰富 CR 系列,具有高效区宽、耐久性强等特点,并配备进口机械密封与高性能轴承,提高运行稳定性;其次,改造管网主干管由DN125 提升至 DN150,并新增两路旁通支管,以优化流量分布和降低系统阻力;再次,控制系统升级为西门子 S7-1200 PLC 控制柜,配套 7寸彩色触摸屏,并接入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和历史数据分析。施工周期15 天,调试过程包括 PID 参数整定、流量平衡调试与用户体验反馈,确保系统长期高效运行。

(三)效果评估与对比分析

改造后,系统水泵平均能效比由改造前的 2.8kW⋅h/m3 降低至 2.0kW⋅h/m3 ,节能率约 28.5% 。同时,供水压力波动由原先的 ±0.08 MPa缩小至 ±0.03MPa ,显著提升用水舒适度与系统响应灵敏度。经济效益方面,总投资约为 45 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 2 年以内,长期运营成本明显降低。此外,系统运行稳定性提高,设备维护频次由每月 4 次减少至每月1 次,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备件消耗,提高管理效率。

总结:

高层建筑稳压供水系统的能效优化,关键在于高效泵组选型、合理管网布局、变频调速控制与智能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证案例分析可见,系统性优化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能耗 20% 以上,提升运行稳定性与用户体验。随着建筑能耗标准的不断提高,推广成熟的能效优化技术对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绿色建筑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敏香 , 崔洁 . 超大管径虹吸供水稳压罐与连通排气孔的配置优化 [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4,53(12):20-21.

[2] 姚福来 . 城市水厂能效优化调度和调速泵的选取法则 [J]. 城镇供水 ,2021,(06):6-10.

[3] 黄李泽 . 恒压供水系统能效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 [D]. 广东工业大学 ,2021.0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