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

王春艳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 罗平县第三中学 655800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已经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阐述了培养这两种核心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能力;评价改革

引言: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学科,其知识来源于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实验和总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长期以来,中国高中物理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

长期以来,传统物理教学模式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缺乏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得物理在学生心中成为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究"学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就是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1]。

实践活动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具体而形象,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吸引力。比如在学习运动规律时,可以组织学生亲自测量小车在不同轨道上的运动状况;在学习浮力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水上运载工具等。通过实践探究,学生不但能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而且会由衷体会到掌握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2]。

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导向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教师往往过于关注知识点的讲解和题目演练,对学生实践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这种教学思路根子在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应付考试,着重于知识的系统铺垫和例题操练,忽略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另一方面,影响实践教学开展的也有客观因素,如课时紧凑、实验条件简陷、评价难以量化等。有些教师虽然也有培养学生能力的意识,但在时间和硬件等实际条件的限制下,不得不将重心放在知识讲授上。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仍未得到充分重视。

(二)实验条件简陋

在能力培养方面,影响高中物理实践教学开展的一大客观难题就是实验条件简陷。虽然各地教育部门都在加大对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受场地面积和资金投放的限制,学校现有的物理实验设备和场所十分有限。不少中小学校仍然采用多个班级共用少量仪器的集中做实验的模式,不利于安排经常性的分散实践活动。

(三)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评价机制的不合理直接制约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目前物理考试评价过于片面追求分数、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由于考试主要采取闭卷选择题的形式,教师在教学时自然也侧重于知识点的梳理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对实践环节的考查则显得形式化。

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对策

(一)增加适量实验实践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加适量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是基础和前提。教师应在现有教学时间和内容中,合理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探究活动。以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教师可以在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后,组织学生进行推车试验。让学生两人一组,用推车在水平地面上进行碰撞试验,观察碰撞前后推车的动量变化情况,并计算动量守恒量的值。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运动量定理的物理内涵,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这种简单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且锻炼他们观察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场所

开放管理方面,相关部门和学校应该制定一些较为宽松的实验室开放政策和管理办法,为师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时间和空间。可以将实验室分为精密区和日常操作区,分别对贵重仪器和基础器材实行不同的开放和管理模式。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重力与弹力》为例,学校可以配备充足的简单弹簧和配套实验台,供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操作和小组实验。通过观察不同质量下弹簧的伸长量,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和体会胡克定律,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供必要的实验场所和设备,有助于课内外知识的衔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高中物理教学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注重过程发展的新型评价机制。以人教版高中物理《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速度概念的学习后,利用校内环境设计速度测量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测量校园内不同路段行人或自行车的速度,感受和掌握速度及其计算方法,并比较不同对象的速度大小。这种活动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全过程参与,教师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分析等各个环节的表现,进行个性化的诊断评价,而不仅仅强调结果的正确与否,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结语: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新课程理念的内在要求,更是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增加实验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条件保障、创新考核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必将为高中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独立探究中真正掌握物理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龚武元.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24):87-89.

[2]孟庆阳.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培养的方法与实践[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3(6):0033-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