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课程核心素养提升的作业设计实践研究
张秀香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
一、作业设计的重新认识
作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的一线历史教师,从业十六年,感受了历史学科在基础教育地位的跌宕起伏的过程。从中考的“不考”到“选考”再到“全学全考,择高取分”,如今“如何考”还未定局。这一过程中,我们历史教师总能以满腔的热情应对局势的变化。“双减”的警钟已经敲响,如何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更好完成教学任务,作业的设计研究就成为重中之重。因此,布置作业不再是简单地留《目标检测》,需要重新认识作业的功能,进行精心设计。
基于以上对作业设计的重新认识,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养成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才能有更加全面的收获。
二、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新的作业观将作业设计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更加突出了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仅仅有了对作业的重新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离开这些基本原则,教学中可能会出现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作业设计,而不是课堂教学设计,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一)作业设计要以落实课程核心素养为宗旨
历史课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目标强调的是知识运用、学科思维方法获得、学科能力,以及必备品格素养培育,“素养目标”为历史作业设计指明了方向。如何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落实课程核心素养,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作业内容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围绕哪些教学内容。一节课或是一个单元的历史学习内容容量非常大,尤其对于中国古代史而言,有的甚至跨越多个朝代几百年历史。如何选择设计内容,首先依据的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然后依据课时目标或单元学习目标。教师切忌单纯追求花哨好看而忽视作业设计的初衷。同时由于作业完成受时间限制,因此作业内容更应以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突破口,实现作业的诊断性功能和提升拓展功能。
2. 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要保持一致
无论是单元作业目标还是课时作业目标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该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性。教师要站在课程的高度研究作业的设计,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作为作业目标。在保证学科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学科内容,将核心素养作为修改和完善作业目标的指导,并进行作业设计资源的开发。
(二)作业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线有经验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听课状态,依据学生听课状态判断自己教学内容及方法策略是否符合学生的真实需求。同样,学生离开课堂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关键看作业设计能否吸引学生。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作业类型体现丰富性
历史作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编制、下发的《中小学文科类作业指导手册》中指出:历史学科作业可以分为基础类作业、实践类作业、拓展类作业以及长作业类。在以上几类作业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基础类作业。很多老师可能看到“基础”二字,就自然想到我们以前的传统作业,即基础知识填空题和选择题。今天我们提倡教师进行作业设计,不是完全抛弃传统作业,而是在传统作业基础上再探究多种形式的作业。比如除了基本的填空题和选择题之外,我们可以将基础类作业结构化、图示化、情境化等,尽量适合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要,增强作业趣味性,尽可能减少作业枯燥感。
(二)实践类作业
历史学科要充分挖掘实践类作业,与基础类作业相比,实践类作业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而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历史教材受时间和版面的限制,能够提供的历史学习资源有限。通过实践类作业,引导学生们走出家门和校门,走进博物馆、历史遗址、遗迹等,会帮助他们了解更加丰富全面的历史。以《夏商周时期》为例,我设计的实践类作业如下:
1. 国家博物馆—夏商周之旅
夏商周时期历史时间跨度近两千年,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更加全面、丰富的夏商周历史,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家历史博物馆,完成馆内的“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夏商周时期)”内容的参观学习,具体任务如下:
任务一:带着课本游走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过程中,大家寻找哪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出现过,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及记录下来。(参观手账等)
任务二:选择展品来讲解历史
在博物馆中,你会看到夏商周时期很多的历史文物,请选择比较感兴趣的一件文物,讲述与它有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讲述故事以录制小视频形式呈现)
任务三:手绘感兴趣历史事件
结合参观学习,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手抄报或漫画等形式,描述历史事件的基本过程,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或看法。
“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质量,理应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也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历史教师应该在作业设计研究的路上不断探索,从问题情境中挖掘其背后的学科价值,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把头脑中的构想付诸实践,而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只有真正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才能在摸索中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21 年7 月。
2.范太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历史教学问题》, 2021 年第3 期。
3.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编制:《中小学文科类作业指导手册》,2021年。
4. 专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副主任王月芬:《未来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建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上海教育》,2021 年10 月。
5. 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2016 年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