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化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蒋荣

公安县毛家港镇中心幼儿园434313

引言

当前幼儿园课堂教学普遍面临游戏和课程割裂的实践困境,或流于形式化的娱乐活动,或陷入机械训练的循环。优质的游戏化课堂能显著提升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能。因此,如何利用游戏化教学实现幼儿全面发展,已成为学前教育改革的问题。

1 游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游戏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去,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游戏教学的特点有。趣味性和娱乐性:游戏教学寓教于乐,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有趣的游戏,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在游戏教学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能够在游戏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建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互动性和参与性:游戏教学给予了幼儿同教师,同伴交流互动的时机,合作并且分享的时候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幼儿积极参加游戏,可以提高学习效果。生成性和创新性:游戏教学重在具体的情境下学习,重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在开放的游戏环境中,幼儿可以产生新的认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 游戏化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角色扮演与情境沉浸体验研究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带动下,幼儿园的课堂需要创设真实的课堂环境,而角色扮演属于情景化的呈现形式,在带领儿童深入某种文化语境、拓宽儿童社会认识等层面有着重要的价值。转化角色身份可以重新塑造幼儿与情景的关系,也可以促使幼儿代入人物视角思考,进而实现情绪的外显。并且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教师要立足于课程游戏的整体逻辑,关注角色扮演在幼儿园课堂的整个构成当中,注意场域设计的浸润性以及角色设定的扩展性。教学场景需要老师将各种元素融合起来,建立可以互动的表达平台,以情境化教学为主,通过空间布置,语境渲染等多种方式加强游戏情节的情绪感染力。并且老师还应该创设一些开放性游戏角色,既可以让角色呼应课程内容的主要核心意义,也要能够吸引孩子们自主探索的兴趣。而课堂的进行就靠教师围绕角色行为的走向进行最后将角色游戏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相结合。

2.2 优化教育环境,构建游戏化教学情境

环境是幼儿学习的教育资源。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可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究。教师要利用好环境,依据教学内容、幼儿的特点,创设丰富多元的游戏化教学情境。一方面要创设开放,自主的物质环境。不管是室内的角落,还是户外的场地,都要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鼓励幼儿自己去选择,自由的去探索。材料要经常更新,保持新奇感。在语言领域教学“认识蔬菜”,教师就可以在区角投放各种蔬菜模型或者图片,供幼儿游戏。投放蔬菜切片拼图,幼儿动手拼装,感受各种蔬菜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分别扮演购买蔬菜,种植蔬菜的角色,在实际的情境当中学习有关蔬菜的知识。其次是要造就轻松、欢乐的心理气氛。老师要与幼儿做朋友,以平等、民主的形式参与幼儿的游戏,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遵守游戏的规则;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老师也要善于抓住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一些亮点,及时的加以鼓励表扬,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当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耐心引导,给与适当的帮助,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在美工区开展“蔬菜印画”游戏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去尝试用不同的蔬菜切面来进行拓印创作。当幼儿在绘画时出现困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的点拨,用葱段的横切面和纵切面来印出不一样的图案。幼儿完成作品之后,老师要给予真实的赞美,再让幼儿相互欣赏,讲诉创作体会,以此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唤起幼儿再次探究的兴致。

2.3 游戏化教育生态的可持续保障机制

教师在真实的游戏环境中,与幼儿一起改进道具摆放顺序和教师介入的方式,形成可以迁移的操作手册。园所走廊墙面创设“游戏灵感树”,教师把随手拍到的幼儿游戏瞬间打印成树叶状粘贴上去,营造游戏氛围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观察教学的能力。有个班把签到墙改成“闯关地图”,小朋友每天到幼儿园就用积木打开下一关的大门,墙面慢慢变成有游戏印迹的特别记录本。就针对游戏化过程中存在的偏差问题,教师小组必须建立起动态调整体系,一旦发觉幼儿在积分排名这一阶段过分在乎个人排位情况,便立即将个人较量转换成小组共同迎接考验的内容,比如说全部孩子要在建构区里合作完成搭一座“可承载十本砖头”的纸桥才可以解开接下来的户外探秘环节。数字工具使用时要注意与传统游戏的平衡,在“自然物收集”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平板拍摄树叶特写之后,还是要将实际的标本分类贴在探索手册上,不能被技术手段所替代。材料区放置“百宝回收站”,提倡幼儿把包装盒、瓶盖之类废旧物改造成为游戏道具,既可以培养创造性又能削减资源耗费,幼儿用牛奶箱拼装“太空车”之时,老师通过发问“怎么让车轮更加稳靠”促使它探究结构稳固性,幼儿在自由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触工程思维。

结语

总之游戏化课程在幼儿园教学的应用既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也给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开辟了新路径。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改善教育环境,创建游戏化教育生态的可持续性保障,我们可以更好地实行游戏化教学,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子木 . 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有效探索与落实[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10).

2]虞永平. 深入实施课程游戏化,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3(40).

[3]邱枫.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探究[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5).

[4]杨静,王永洁,张柏萍 .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级课程资源库建立的优化策略[J].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