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路径探索与案例分析

作者

黄超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第一中学 666100

引言

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置真实情境和问题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的三所初中学校为例,探讨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旨在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议题式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议题为核心,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探究任务和组织多样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议题式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以具有探究价值的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其次,它强调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再次,它注重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最后,它将知识点有机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议题式教学设计的四步走模式

1. 议题设计

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应当具有探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选择" 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 作为议题。议题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具有探究价值,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3)符合课程标准,能够涵盖相关知识点。

2. 情境创设

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关键,应当真实、生动,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根据议题特点,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情境。例如,在 " 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 " 议题中,可以设计一个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例作为情境。情境创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可信,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2)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3. 任务设计

任务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应当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教师可以根据情境特点,设计一系列相互衔接的任务。例如,在 " 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 议题中,可以设计以下任务:1)分析案例中隐私泄露的原因;2)探讨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3)辩论隐私保护与信息自由的平衡。任务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具有层次性,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问题;3)具有开放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活动组织

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手段,应当多样化、互动性强。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特点,选择合适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形式。例如,在" 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 议题中,可以组织以下活动:1)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隐私泄露的原因;2)角色扮演,模拟隐私泄露后的应对措施;3)班级辩论,探讨隐私保护与信息自由的平衡。活动组织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2)互动性强,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3)参与度高,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二)议题式教学设计的三条主线

1. 情境线

情境线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连贯性,确保情境之间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2)递进性,确保情境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问题;3)真实性,确保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实例分析:在 " 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 " 议题中,可以设计以下情境

线:1)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例;2)企业数据泄露的案例;3)国家安全问题的案例。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情境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从个人隐私保护逐步深入到企业数据保护和国家安全问题。

2. 活动线

活动线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连贯性,确保活动之间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2)递进性,确保活动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问题;3)互动性,确保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实例分析:在 " 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 " 议题中,可以设计以下活动线:1)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隐私泄露的原因;2)角色扮演,模拟隐私泄露后的应对措施;3)班级辩论,探讨隐私保护与信息自由的平衡。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活动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逐步深入到解决问题和辩论问题。

3. 知识线

知识线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有机融合,确保知识点能够自然地引出;2)循序渐进,确保知识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系统性,确保知识点能够覆盖相关教学内容。

实例分析:在 " 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 " 议题中,可以设计以下知识线:1)隐私权的基本概念;2)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3)隐私保护与信息自由的平衡。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知识点设计,可以确保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法律知识。

四、议题式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总议题与子议题之间缺乏逻辑递进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议题式教学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首先,总议题与子议题之间缺乏逻辑递进关系。为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子议题,确保它们之间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问题。

对策与实例:教师可以采用 " 问题链 " 的设计方法,将总议题分解为一系列逻辑紧密的子议题。例如,在" 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 议题中,总议题可以分解为以下子议题:1)什么是个人隐私? 2)网络时代个人隐私面临哪些威胁? 3)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4)隐私保护与信息自由如何平衡?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设计,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

(二)情境线与知识线之间缺乏融合

其次,情境线与知识线之间缺乏融合。教师应当在设计情境时就考虑知识点的融入,确保情境能够自然地引出相关知识。

对策与实例:教师可以采用 " 情境 - 问题 - 知识 " 三位一体的设计方法。例如,在 " 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 " 议题中,可以设计一个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例作为情境,然后提出以下问题:1)案例中哪些行为侵犯了个人隐私? 2)相关法律如何规定? 3)受害者可以采取哪些法律手段维权?通过这种设计,情境、问题和知识点能够有机融合,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相关法律知识。

结论

议题式教学模式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的三所初中学校为研究对象,本文发现议题式教学在不同行政区域的实施中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通过精心设计议题、情境、任务、活动和知识点,并贯穿情境线、活动线和知识线三条主线,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需注意议题设计、情境创设和知识融合等问题。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真正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 期刊论文:

-

[1] 潘嘉玲. 融合议题活动的大单元复习策略——以“崇尚法治精神”为例[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14).

-

[2] 谢树平. 情、议、行: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三要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