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团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实践现状研究

作者

卫兴奥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 545616

一、引言

共青团作为联系服务青年的核心组织,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责任重大,高校专职团干是政策落地的一线力量,其实践路径直接影响就业服务质量。通过对柳州地区高校学生的调研,为解析团干就业服务实践提供了数据支撑,探讨团干促就业的实践现状、问题及优化方向,为完善高校共青团就业服务体系提供思路。

二、研究方法概述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开展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06 份。调研样本:男生占 68.71% ,女生占 31.29% ,大一、大二学生占 97.69% ,家庭年收入低于 8 万元的学生占 79.33% ;帮扶覆盖上,“团团微就业”结对帮扶学生 607 人,占 21.63% 。调研聚焦团干就业信息传递者、就业指导协助者等角色,通过量化评估其工作开展程度与效能,为分析实践现状和问题提供依据。

三、高校团干促就业实践现状分析

(一)职业规划参谋者角色的实践

职业规划指导方面, 26.12% 的学生认为团干“非常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32.79% 认为“比较多”;职业兴趣测试和探索活动中,26.8% 认为“非常多”, 31.54% 认为“比较多”。效果上, 28.12% 认为“非常有效”, 32.64% 认为“比较有效”,认可率达 60.76% 。学生需求集中在“行业发展及就业形势介绍”( 75.52% )、“职业咨询”( 65.47% )等。但 35.53% 认为开展程度“一般”,表明精准性仍需提升。

(二)就业指导协助者角色的实践

就业指导协助中,简历修改指导覆盖度较高, 28.05% 认为“非常多”,31.86% 认为“比较多”;面试技巧帮扶上, 28.87% 认为“非常多”,31.47% 认为“比较多”;解答就业困惑方面, 30.08% 认为“非常多”,32.86% 认为“比较多”。就业咨询有效性上, 29.76% 认为“非常有效”,32.75% 认为“比较有效”。学生迫切需求“简历与求职信指导”( 73.24% )和“模拟面试”( 68.53% ),显示团干实操指导获认可,但个性化服务需加强。

(三)就业观念引导者角色的实践

就业观念引导表现突出, 31.22% 认为团干“非常多”开展就业价值观教育, 33% 认为“比较多”;传递就业市场动态上, 31% 认为“非常多”, 32.97% 认为“比较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 29.79% 认为“非常多”, 32.97% 认为“比较多”。就业培训有效性上, 29.9% 认为“非常有效”, 33.61% 认为“比较有效”。学生希望加强“面试技巧培训”( 77.23% )和“职业价值观教育”( 76.76% ),说明观念引导与需求方向一致,需深化内容针对性。

(四)就业平台搭建者角色的实践

就业平台搭建上, 30.19% 认为团干“非常多”参与校企合作,33.46% 认为“比较多”;组织招聘会方面, 30.11% 认为“非常多”,32.36% 认为“比较多”;维护校友网络上, 30.26% 认为“非常多”,32.15% 认为“比较多”。就业市场公关有效性上, 30.11% 认为“非常有效”,32.72% 认为“比较有效”。学生最期待“校企合作与企业走访”( 79.47% )和“校园招聘会组织”( 72.63% ),表明资源链接有成效,但合作深度需拓展。

(五)就业信息传递者角色的实践

就业信息传递中, 31.11% 认为团干“非常多”宣传就业政策,31.47% 认为“比较多”;分享行业动态上, 30.97% 认为“非常多”,32.15% 认为“比较多”;发布招聘信息上, 31% 认为“非常多”,31.82% 认为“比较多”。信息传递有效性上, 30.26% 认为“非常有效”,32.25% 认为“比较有效”。学生需求集中在“行业形势分析”( 77.37% )和“高薪职业推荐”( 76.55% ),说明信息服务基础扎实,但精准匹配

度需提升。

四、高校团干促就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求职技巧指导的实操性不足

虽团干在简历修改等基础服务中表现较好,但仅 28.87% 认为其“非常多”提供面试技巧帮扶,而 68.53% 迫切需要模拟面试培训。这反映团干在招聘场景模拟、压力面试应对等实操领域存在短板,与职场实际需求有差距。

(二)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有限

32.47% 认为团干与企业联系“一般”, 2.21% 认为“非常少”,1.67% 认为“比较少”。 79.47% 期待加强校企合作,但当前合作多为招聘会组织等浅层互动,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长效机制未普及,难以满足实习就业需求。

(三)师生互动与反馈机制不健全

解答就业困惑方面, 32.29% 认为团干开展程度“一般”,部分认为“比较少”或“非常少”。 56.13% 希望加强就业压力疏导,而现有服务多为集体活动,缺乏针对个体需求的动态跟踪,互动反馈及时性不足。

(四)职业咨询的个性化程度不够

35.14% 认为职业规划指导效果“一般”, 65.47% 期待个性化职业咨询。团干对学生兴趣、技能、家庭背景了解不深入,尤其对低收入家庭学生( 79.33% )的特殊需求响应不足,难以提供适配建议。

五、优化高校团干促就业实践路径的对策

(一)提升求职技巧指导的专业性

团干应系统参与求职技能培训,每学期至少参加 1 次企业 HR 主导的面试指导工作坊,掌握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测评方法。定期邀请职场导师、优秀校友开展“模拟面试日”活动,按行业分类设置场景,提供个性化反馈,弥补实操短板。

(二)深化校企协同合作机制

建立“团干-企业联络员”对接制度,每位团干每学期至少走访3家用人单位,重点与青创企业、行业协会建立定向合作。推动校企联合开发“实习就业双轨项目”,将企业岗位需求转化为技能培训内容,提供从实习到就业的无缝衔接机会,扩大优质岗位供给。

(三)完善师生互动反馈体系

构建“线上 + 线下”互动网络:线下每月组织1 次就业主题座谈会,按年级、专业分组收集需求;线上搭建“就业帮扶直通车”微信群,确保48 小时内回应学生提问。为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建立“一生一档”,实行每周跟踪制,及时疏导就业压力。

(四)强化职业咨询的精细化服务

团干需学习职业测评工具使用方法,结合学生兴趣、能力测评结果开展一对一咨询。每学期组织 1 次“职业规划工作坊”,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制定个性化发展方案。联合专业教师组建咨询团队,针对不同专业提供行业趋势分析,提升规划建议适配性。

六、结论

从调研数据看,柳州地区高校团干已在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观念引导、平台搭建和信息传递等方面形成系统性实践,超六成学生认为工作“非常有效”或“比较有效”。但实践中仍存在求职技巧指导不足、校企合作不深等问题,通过提升专业能力、深化校企协同等,可优化团干促就业实践路径,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就业服务效能,为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支撑。

(本文系 2024-2025 年度柳州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高校共青团专职干部在促进学生就业中的角色界定与实践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GQ2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