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核耦合:数字素养赋能辽宁省高校专业化党务队伍建设的路径创新

作者

李进荣 周斌

沈阳大学文法学院 辽宁沈阳 11004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党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育人成效与政治安全。新时代党务工作要充分运用数字思维、数字理念、数字视角以及数字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引导和实现党建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 [1]。因此,聚焦数字赋能视角下辽宁省高校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现状、痛点与优化路径,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与实践价值。

1 双轮驱动:辽宁省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建设需求

当前,辽宁省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仍面临两大瓶颈。一方面,队伍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字化意识缺口”[2]。部分同志对新技术的认知仍局限于办公电子化层面,对数据驱动理念革新、组织重构的深层作用认知不足,存在技术应用排斥心理;另一方面,“数字工具娴熟度薄弱”成为业务跃升阻碍。从党员信息管理到组织生活创新,专业工具应用熟练度低,尤其缺乏数据决策能力,制约工作精准化与前瞻性。与此同时,新形势下党务工作复杂度升级,需兼具政治引领力、政策执行力、组织协调力、危机应对力及数字适应力。亟需建设一支赓续红色基因、善驭数字变革的高素质铁军。

因此,以“双核耦合”战略驱动队伍建设升级:其一是筑牢专业核心能力内核,确保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其二是构建数字素养能力新核,实现技术工具熟练、数据思维深入、平台协作高效、场景应用创新。唯有二者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数字技术对党务工作的深度赋能,达成“1+1>2”的战略耦合效应。

2 数字引擎:高校党务工作创新的新动能

数字赋能之在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中,已从工具层面升级为结构革新、生态重塑的关键变量,其价值体现在三个关键维度:

2.1 效能飞轮

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提档升级,依托智慧党建平台、党员大数据系统,实现党务流程线上化(如发展党员全流程追踪)、统计自动化,减少事务性负担。利用智能决策辅助系统可提高决策科学性,例如通过舆情监测工具精准把控师生思想动态。辽宁省委教育工委已启动省内高校信息化建设布局,为智能化服务提供了坚实的设施保障。

2.2 链接增强

以构建扁平协作与深度互动的网络,借助钉钉、企业微信等跨层级平台,打通了“校党委—院系支部—党员”纵向链条,更便捷地组织跨校区、跨部门在线联合活动,打破了传统科层束缚,营造出紧密而高效的协作生态。特别是在辽宁省推动“一网通办”背景下,也为高校间党务工作经验共享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撑。

2.3 体验优化

实现资源精准投送与场景创新,通过 VR 党建展馆、学习强国定制课程、数据画像推送服务,大大增强了思想教育活动的参与感与吸引力,使严肃的党建工作充满数字时代的青春温度。

3 双核深融:四维路径赋能队伍建设

面对新使命新挑战,高校需以数字技术赋能的四重维度为框架,系统性推进党务工作队伍的数字素养与专业化建设,实现“党务能力”与“业务能力”双核的深度耦合与协同升级[3]。

3.1 打造智能基座

建设省级统筹的 " 智慧党建 " 综合平台,统一数据标准,建设和优化涵盖党员发展全周期管理、组织生活在线管理、教育培训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辅助、宣传工作集成发布等功能的综合性“智慧党建”平台。重点打通校内外数据壁垒(如对接省委教育工委系统),实现党务信息共享与流程智能再造,实现基础党务工作的统一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管理。在此基础平台上同步鼓励高校开发 " 一站式服务 " 等特色模块,拓展应用场景。

3.2 锻造数字素养

构建融合数字技能的“复合化”培训体系:突破传统单一知识传授模式,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分层分类培训内容设计。在基础层,加强通用办公软件,强化 OA 系统、党建平台等工具实操;在能力提升层,强化党建活动新媒体策划、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呈现、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策略等课程;在战略决策层,引入 AI 决策、数字化转型案例教学。创新培训形式采用情景模拟(如网络舆情处置)、云端工作坊等混合实训,确保“学用一致”。

3.3 激活内生动力

建立健全导向明确的“双轨驱动”激励制度,将对党员同志的数字素养水平评价,尤其实际应用能力与解决业务场景问题的创新成效,深度融入党务工作队伍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立 " 数字先锋奖 " 推广创新案例,建立容错机制鼓励技术探索,激发基层首创活力,形成示范辐射效应。

3.4 深化场景赋能

深挖技术潜力,运用大数据实时监测党员参与度与思想动态,实现教育内容精准投放;通过过程数据建模诊断发展党员瓶颈;利用协作平台跨地域组织复杂联合党建项目。推动党员队伍深刻理解“数字化”本质上并非技术更迭,同步推动认知升维,明晰数字化转型本质是党建思维革命,聚焦" 技术服务于立德树人" 核心使命。

结语​

数字技术正深刻重构高校党建生态。辽宁高校要以战略高度推进党务队伍“双核耦合”能力建设——政治专业内核与数字应用新核的深度融合。通过夯实智能基座、创新融合培训、强化数字激励、深化场景赋能四维协同,突破现有瓶颈,锻造契合“数字辽宁”需求的党务新质生产力。唯有让“红”的底色在数字浪潮中愈加鲜亮,才能筑牢立德树人的政治根基,谱写辽宁高教党建的时代新篇。

​参考文献 :​

1. 刘友才 . 顺应数字经济发展 积极探索数字党建 J]. 党建研究 ,2020(3):61-62.

2. 刘洋, 张喆. 新时代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有效性探析——基于辽宁部分高校的调研 [J]. 中国林业教育 ,2025,43(02):15-20.

3. 廖卢琴, 胡相宜.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四重维度 [J].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2.

作者简介:李进荣(2001 -),女,山东日照人,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电话:17616330216 邮箱:1058514400@qq.com;

周斌(1972 -),男,人,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课题项目:2024 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一般课题。题目《数字赋能视域下辽宁省高校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