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同义替换在金融新闻英语中的应用

作者

张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高职学院 上海 200437

一、引言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金融信息的跨群体、跨文化传播需求日益突出。金融新闻英语作为金融信息传播的核心载体,其语言表达能否同时满足专业群体的精准性要求与普通读者的可读性需求,成为衡量传播效能的关键指标。金融新闻英语文本既要确保对金融从业者的信息精准,又需通过通俗表达帮助普通民众理解复杂金融信息。这种 “专业性与可读性” 的张力,催生了同义替换策略的广泛应用。

二、同义替换在金融新闻英语中的价值与应用

2.1 词汇层面:协调专业与通俗

词汇层面的同义替换主要实现专业术语与通俗表达的协调统一。金融领域的专业术语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是精准表达的基础,但过度使用会影响可读性 —— 若连续出现“leverage”“collateral”“default”等术语可能让非专业读者望而却步。通过同义替换,将 “leverage”(杠杆)替换为 “borrowed money to invest”,将 “default”(违约)替换为 “failto repay a loan”,既能保证表达的精确性,又能提升文本的可理解性。

2.2 句法层面:优化结构与逻辑

句法层面的同义替换着重实现语法结构的严谨性与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不同的句式结构在表达逻辑关系、突出信息重点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功能:主动句强调施动者,被动句强调受动者;简单句适合传递单一信息,复杂句适合整合多重逻辑。通过主动句与被动句、简单句与复杂句的替换,可使句子结构更灵活,更能适应不同的表达需求

2.3 修辞层面:增强生动性与可接受性

修辞层面的同义替换则侧重于实现特定语境下繁简表达的灵活转换。通过隐喻、借代、委婉语等修辞手段,将抽象的金融概念具象化(如用 “bull market” 比喻股市持续上涨)、、负面的信息委婉化(如用 “restructuring” 代指 “破产重组”)。这些替换使文本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更具趣味性和感染力,降低读者的理解门槛 。

三、同义替换的词汇维度

3.1 日常词汇在金融语境中的重构

金融领域不少词汇源于日常生活,但在金融场景下被赋予特定专业内涵,呈现典型一词多义现象。这些词汇的日常义与金融义既相关联又存差异,需依具体语境判断。

例如 “position”,日常表示 “位置”,金融里指 “持仓”(投资者持有的金融资产),如“Our firm has a long position in tech stocks”(我司持有科技股多头头寸);为确保专业性,这类词汇不能替换为日常同义词(如“opt”不可换为“choose”,“position”不可换为“location”)。

3.2 专业术语的情感赋值与语境适配

金融新闻英语对语义精确性有着严苛要求,常大量运用专业术语与缩略语界定概念。但若术语过度堆砌,文本会显得晦涩,增加理解难度。同义替换通过挑选情感色彩或语体风格各异的词汇,实现表达优化与语境适配。

以表达 “收益” 的词汇为例,“profit”“gain”“windfall” 语义相近,但情感与语体差异显著:“profit” 为中性术语,适用于常规盈利场景;“gain” 稍具积极色彩,强调 “努力所得”;“windfall” 含 “意外之财” 的隐含意味,多用于描述非劳动所得。

3.3 缩略语的概念明确化机制

金融领域的缩略语(如 “QE”“IPO”“GDP”)是专业人士的 “高

效沟通密码”,但对普通读者可能构成理解障碍。金融新闻英语常采用“缩略语 + 全称” 模式澄清概念,兼顾专业效率与大众理解。

例如 “QE (quantitative easing)”:首次出现用全称 “quantitativeeasing” 并标注缩略语,后续可用 “QE” 指代;这种模式既适配标题的简洁性(如 “Fed’s QE to End”),又保证正文的清晰性。

四、同义替换的修辞维度:金融新闻英语的魅力塑造

4.1 隐喻(Metaphor):搭建理解桥梁

隐喻通过将熟悉事物的特征映射到陌生金融现象,降低理解门槛。这些隐喻将抽象金融动态转化为具象画面易引发读者共鸣。

比如“the economy is breathing again”(经济复苏)以 “呼吸” 喻经济活力恢复; “the policy injected new life into the market”(政 策为市场注入新活力)以 “注入生命” 喻政策积极影响。

4.2 借代(Metonymy):简洁高效的表达利器

借代以与本体相关的事物代指本体,简化表达并增强行业共识性,使专业读者快速理解。

比如:“Wall Street”(华尔街)代指 “美国金融界”,“the red”(红色)代指 “亏损”,“the green”(绿色)代指 “盈利”, 基 于股市颜色符号传统。

借代使表达更精炼,如 “Wall Street reacted positively to the news” 比 “investment bank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U.S. responded positively” 更简洁,且无歧义。

4.3 委婉语(Euphemism):缓和冲击的温柔缓冲

委婉语以温和表达替代生硬或负面表述,避免信息冲击,维护各方形象,同时保持客观性。其逻辑多为 “负面概念中性化”“损失模糊化”“责任弱化”。

比如:“downsizing”(裁员)代指 “layoffs”,强调 “规模优化”;“restructuring”(重 组)代指“bankruptcy”(破产),突出“结构调整”;“negative growth”(负增长)代指 “shrinkage” (萎缩),弱化负面感。

五、结语

综上,同义替换作为金融新闻英语的核心语言策略,通过词汇、句法、修辞与逻辑的多维协同,在专业精准性与大众可读性间构建了动态平衡。其以同一律为逻辑约束,既保留金融术语的严谨性,又通过通俗表达、句式转换与修辞润色降低理解门槛,成为连接专业群体与普通受众的沟通桥梁。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1978).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Edward Arnold.

[2]Hutchinson, T., & Waters, A.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陈嘉映. (2003). 语言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雷 1977 年9 月19 日 男 江苏盐城 汉 硕士研究生讲师 市高级技工学校 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