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助力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的思考
张文霞
云南昆明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650304
引言
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的运行模式,也对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实现税收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税收征管数字化建设,先后推出了 “金税工程” 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税收征管数字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电子税务局、大数据监管等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然而,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挑战逐渐显现。例如,数据孤岛现象依然存在,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机制不够完善;新技术与税收征管业务的融合程度有待提高,智能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足;既懂税收业务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短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
基于此,本文针对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探讨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一、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成效
(一)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我国税收征管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金税工程”历经多期建设,已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为税收征管数字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电子税务局的广泛应用,实现了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税务咨询等多项业务的线上办理,极大地提高了办税效率。
(二)数据应用初见成效
税务部门积累了海量的税收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在税收监管、风险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的纳税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纳税行为,识别税收风险点,提高税收征管的精准性。同时,通过对税收数据的挖掘,还可以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持,使政策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纳税服务持续优化
数字化转型推动了纳税服务的转型升级。税务部门通过打造智能化的纳税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纳税人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为其推送相关的税收政策和办税提醒。
二、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壁垒依然存在
尽管税务部门拥有大量的税收数据,但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尚不健全,存在 “数据孤岛”现象。例如,税务部门与市场监管、银行、海关等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不够顺畅,难以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这导致税务部门在开展税收征管工作时,无法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影响了征管的精准性和效率。此外,税务系统内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也存在一定的壁垒,数据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共享和盘活。
(二)技术融合深度不足
虽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税收征管中得到了一定应用,但与税收业务的融合深度还不够。一方面,部分技术应用还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渗透到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对征管效能的提升作用有限。例如,在税源管理、税务稽查等领域,智能化分析和决策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仍然依赖传统的人工方式。另一方面,技术应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之间的技术应用存在差异,导致数据的兼容性和互通性较差,影响了整体征管效率的提升。
(三)复合型人才短缺
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需要既懂税收业务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税务系统内部这样的人才相对短缺。传统的税务人员虽然熟悉税收业务,但在数字技术的应用和理解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有效运用新技术开展工作。而引进的技术人才又往往对税收业务不够了解,导致技术与业务难以深度融合。人才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和质量。
三、助力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的对策建议
(一)打破数据壁垒,构建数据共享机制
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协同,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一方面,推动税务部门与市场监管、银行、海关、社保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和责任,实现数据的实时交换和共享。例如,通过与银行部门共享企业的资金流动数据,能够更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税收征管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整合税务系统内部的数据资源,消除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同时,要建立数据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数据应用提供可靠保障。
(二)深化技术融合,提升智能化水平
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税收征管业务的深度融合。在税收监管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的风险识别和预警模型,提高对税收风险的感知和应对能力;在税源管理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实现税源的动态监控和精准管理。同时,要加强技术应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例如,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发票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发票的全流程溯源和防伪,提高发票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三)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复合型队伍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对税务人员的数字技术培训,提升其运用新技术开展工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内部培训、与高校和企业合作等方式,培养一批既懂税收业务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外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此外,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税务人员主动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四、结论
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提升税收征管效能、优化纳税服务、促进税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深入推进过程中仍面临数据壁垒、技术融合不足、人才短缺、安全风险等诸多挑战。
为推动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深入发展,需要打破数据壁垒,构建数据共享机制;深化技术融合,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复合型队伍;完善安全体系,保障数据安全;优化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环境。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不断提升税收征管数字化水平,为实现税收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征管操作规范 [M].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20.
[2] 刘剑文。税收法治现代化研究 [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
[3] 张斌。数字经济时代的税收征管变革 [J]. 税务研究,2022(05):5-12.
[4] 李为人。大数据驱动的税收征管模式创新研究 [J]. 财政研究,2021 (08):85-96.
[5] 王军。以数字化转型推动税收治理现代化 [J]. 中国税务,2020 (12):6-9.
[6] 高培勇。新时代税收征管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J]. 税务研究,2021 (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