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青少年为对象:蜀韵工坊中非遗文化沉浸式教育的创新设计

作者

谢雨霏 谭畅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西华师范大学637001

引言

全球化进程加快,现代化快速发展时,很多地区传统文化遭遇边缘化甚至消失的严重考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记忆的重要承载者,它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很厚重,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持文化多样性,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长远的战略价值,在文化传承体系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青少年群体,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塑造直接关联到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效及其长远发展方向。

1 蜀韵工坊中非遗文化沉浸式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1.1 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蜀韵工坊采用沉浸式教学模式,利用各种互动形式,系统讲解四川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涉及蜀绣,蜀锦,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力求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参与者亲身经历和体验之后,对非遗文化的深层次含义及其社会意义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和认同,这样一种教育手段改善了学生对文化的认识程度,并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情感联系,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有关的保护和流传工作之中,蜀韵工坊的沉浸式教育着重培育学生的革新意识和操作技能,在学习和延续的过程当中引领他们加入现代因素,为传统文化的更新发展赋予新想法。

1.2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通过参加非遗有关的文化实践活动,学生们就能深刻体会本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之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便随之提升,在蜀韵工坊开展的沉浸式教学活动当中,学员们既能直观感受到传统手工艺匠人那令人称奇的技艺水平,又能在亲自动手尝试的过程中实现技艺传承,蜀绣针法、茶艺流程之类的内容都是如此,互动性极强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之际体会到非遗文化的深沉意义以及独有的价值,于是便能加深对本土文化的感情联系和认知认同。学生通过与非遗传承人展开深入互动交流之后,就能全面把握非遗文化的厚重历史渊源以及独特的人文价值,进而加深对民族文化本质的理解,并提升文化认同感,这种过程有益于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里形成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而且能激起学生参与到民族文化传承和流传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

2 以青少年为对象:蜀韵工坊非遗文化沉浸式教育的创新设计

2.1 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设计重视融合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努力做到教育理论同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此次研究选取四川省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像蜀绣,蜀锦,竹编,陶艺之类,然后全面汇集这些项目的过往根源,制作工序以及文化含义,塑造起兼具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作用的综合课程体系,通过这种模式,促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手工技艺的时候,进一步领悟其文化意义和流传价值,进而提升他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以及传承的责任感。该研究设置了多种实践教学体系,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操作活动、传统手工艺作品创作竞赛等内容,在促使青少年于实践期间领悟非遗文化独有的内涵之时,重点加强了其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2 教学环境设计

蜀韵工坊教学环境设计里,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被充分融合进去,营造出沉浸式学习氛围,从空间布局来讲,依照场地特点实施科学规划并加以装潢改造,营造出具有文化特色且具备教育意义的学习场所,蜀绣,蜀锦以及竹编这些传统工艺精品会在展示区域集中出现,凭借实物直观表现来引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在实践区,则配备有专业设备和工具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而且,利用 VR 和 AR 技术,搭建起线上线下的交互平台,在虚拟环境中完成任务,通过互动游戏加深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

2.3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设计要符合多元化和适配性原则,这样才能够适应青少年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采用项目式学习(PBL)模式,围绕某个非遗主题来引导学生展开系统探究,通过分组协作,方案设计,动手操作以及成果展现这些环节,既可以扩充非遗知识体系,又能提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依靠情境模拟教学法营造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把非遗文化场景再现出来,促使学生在互动体验当中加深认识,凭借蜀绣制作坊虚拟平台,让学生扮演成绣娘,直接体会到传统工艺的特别之处以及精湛技艺,进而有效地引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文化遗产的认知。

2.4 评价机制设计

本研究想要塑造起较为周全,系统而且客观的一套青少年蜀韵工坊非遗沉浸式教育影响评定系统,该系统融合多种多样的评定办法,涉及过程评定,表现评定以及成果评定,这三种主要的评价维度当中,对过程方面,要重点考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程度,行为符合情况和态度取向问题,而表现评定则关注实践操作环节里的动手操作技能,创新意识以及合作状况等情形。对于成果而言,是利用实际作品或者是调研报告这些具体的形式,去展示出学习收获状况。另外还将采用同组同学互评和自我反思的方法加入进来,让同伴之间彼此交流心得体会从而相互启迪启发,自己则需要去反思自身的问题,并提高对于自身的认识程度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整体上更加全面地反映出所学所知的进步与成长状态。

结语

蜀韵工坊凭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出来的沉浸式教育形式,给青少年创建起多种学习平台,对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积极意义,展望将来,要改善这种模式的设计观念,扩展它的应用范围,以此来提升更多青少年参加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陈燕飞 . 沉浸式教学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研究[J]. 艺术教育研究,2023(2):123-124.

[2] 李婷婷 . 沉浸式教学在非遗文化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J]. 艺术教育研究,2023(6):135-136.

备注:本文系 2024 年四川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蜀韵工坊 -- 四川非遗文化教育中心》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S20241063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