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探讨
李树岭
黄骅市骨科医院 061100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容物通过腹股沟管薄弱处突出形成肿块,常伴腹痛或不适。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术后复发率高、恢复时间长。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减少张力、降低复发和并发症率而逐渐成为主流方案。本研究拟通过对 94 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优势与局限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共纳入 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6 月期间在我院普通外科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 94 例,均为初次发病且经腹部 B 超或 CT 明确诊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基础疾病、疝类型及病程时间等基线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临床查体与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腹股沟疝者;疝为可复性单侧腹股沟斜疝或直疝;首次手术治疗,未行过任何疝修补术;无明显手术禁忌证,能耐受局部或腰麻;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术后随访者。
排除标准:疝内容物嵌顿或绞窄并需紧急手术者;合并腹水、腹腔内肿瘤或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有腹股沟区域手术史或局部感染者;妊娠期女性及哺乳期妇女;无法配合术后随访及资料收集者。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行腹股沟斜切口进入腹股沟管,充分游离疝囊并还纳疝内容物,根据疝囊大小选择合适聚丙烯网片(如Prolene 或UltraPro网),铺置于腹股沟后壁横筋膜及腹外斜肌腱膜之间,并以不可吸收缝线固定于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腱等解剖标志处,确保网片张力适中、无褶皱,避免折叠或偏移。术中尽量保护精索结构,术毕放置引流管 1 根,分层缝合切口。
对照组患者同样取仰卧位,腹股沟斜切口显露疝囊后,予以充分剥离并于内环口高位结扎,结扎后将疝囊近端剪断并送回腹腔,若为直疝则翻转疝囊壁至内环水平缝合。术区不放置网片,不常规放置引流。术毕缝合切口。
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相同术前准备措施,包括抗感染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血糖血压控制及戒烟指导等。术后均常规监测生命体征,适时拔除引流管,评估切口愈合情况,指导功能锻炼,并进行个体化出院安排。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术后疼痛评分(VAS,术后 24h)、并发症发生率(如血肿、感染、尿潴留)以及复发率(术后 12月随访)。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P<0.05 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手术效果比较


3. 讨论
从手术操作本身来看,虽然无张力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大,且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等核心恢复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优势。这一结果可以从手术创伤机制的角度加以解释:无张力修补术采用聚丙烯网片进行疝环口及腹壁缺损强化修补,避免了传统术式中对组织进行强制拉拢缝合所产生的机械牵拉应力,从而减少术中止血处理需求及术后局部炎性渗出。同时,该术式网片覆盖区域广泛,有效封堵潜在疝环,有助于降低隐性损伤及二次出血风险。
在术后早期恢复方面,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无张力术式可加速术后功能恢复。这一方面得益于其“张力最小化”原则下创面修复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亦与术中组织解剖层次清晰、操作精细及网片顺应性好相关。此外,观察组 24 小时内 VAS 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术式组,亦反映出术后疼痛控制的显著优化,这种差异不仅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也为后续早期下床活动和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条件。
关于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在血肿、感染、尿潴留等常见并发症上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尤其是在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无张力技术在减少术区张力基础上,实现了对局部组织结构、神经血管的更好保护,降低了医源性损伤的发生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两组在术后 12 个月随访中的复发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方面反映出两种术式在短期疗效方面均较可靠,另一方面亦提示复发的形成机制可能与远期因素(如网片位置偏移、组织应力重新分布、慢性感染等)有关,而非仅取决于手术初期效果。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展现出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综合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前景体现出现代微创外科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国栋 , 方良 . 不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J]. 浙江创伤外科 ,2022,27(03):531-532.
[2] 纪发达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传统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 [J]. 医疗装备 ,2022,35(20):79-81.
[3] 吴晨 , 余涛 , 林春冬 . 腹腔镜 TAPP 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 [J]. 中外医学研究 ,2024,22(23):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