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作者

李连花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第四小学 511600

引言: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屡有创新,整体化与主题式相结合的教学形态渐趋兴起,作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着单元整体教学。突出在单元框架范畴里对教学内容做整体设计与推行,它冲破了知识点割裂开来的教学樊篱,着重聚焦单元主题,经由知识内容的纵横串联,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增进。借助单元整体教学,学生可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但实现其有效施行,教师需做精心的教学设计。本文将从单元教学内容的网络打造、目标拟定、活动筹备等层面,研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设计路径,为教学实践给出参考借鉴。

一、单元教学内容网络构建

单元教学内容网络构建是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教师应深入研读单元内容,梳理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知识体系。要纵向梳理,将单元内容划分为若干知识群,探明各知识群间的逻辑关系,确定教学顺序,构建纵向递进的教学序列。要横向统整,挖掘同一知识群内的联系,实现同类知识的综合,关注知识的应用价值,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生成过程,体验知识应用,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单元为例,该单元内容包括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法四个知识群。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各知识群的内在联系:分数乘整数是基础,整数乘分数是交换律的应用,分数乘分数是在前两种基础上的拓展,小数乘法是乘法新形式的引入。通过这样的梳理,学生能理清单元知识的发展脉络。在分数乘分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内化“ 先分母通分,后分子相乘,再化简” 的运算规律。可通过设计具体情境,如“ 妈妈买了2/5 千克糖果,弟弟吃了糖果的3/4,弟弟一共吃了多少千克糖果”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法则形成过程。可设计“ 小小糕点师” 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形状的糕点,并计算出每个糕点的面积或体积,在实践中应用和巩固分数乘法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置原则

科学设置教学目标是保证单元教学成效的前提。单元整体目标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现学科特征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契合。要立足数学学科内容特点,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制定目标,力求具体、可检测,为教学实施提供明确方向。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还要体现目标的递进性与综合性,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实现目标的纵向递进和横向综合。

以六年级上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分数除法》单元为实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可安排为:掌握分数除以整数、整数被分数除、分数相互除的计算方式,理解除法多步计算法则,可正确开展分数除法的运算。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借助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表达及合作水平,养就细致入微的学习品性。该目标设置全面触及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难度按次序逐步递进,呈现出很强的方向指引。在教学开展的过程里,教师可按照目标采取恰当策略,就“ 分数除以整数” 的教学而言,教师可带领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场景时探求计算方法,借操作演示去领悟除法的本质,弄懂“ 乘法 - 除法” 间的逆运算关系,初步掌握计算规章。在“ 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活动开展中,不妨设置“ 分数除法觅规律” 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凭借归纳提炼找出“ 先乘后除” 的运算法则,增长探究才干,于整个单元教学的时间段内。教师尚可创建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诸如与生活经验相契合的均分情境问题等,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应对实际难题,增强知识应用技能与数学实践技巧。

三、单元教学活动创设方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媒介。活动设计要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创设结构化、层次化的活动序列,引导学生在“ 做中学” 中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探究的兴趣之火。学习源于问题,兴趣源于好奇。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点燃求知兴趣之火。通过悬念设置、矛盾冲突等,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探究热情。开展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2]。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确定位置》单元为例。本单元涉及方向、位置的确定等知识,教师可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掌握相关知识。在学习方向时,教师先设置“ 寻宝” 游戏情境,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方向线索,自主探索寻找宝藏。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行动中初步感知方向。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总结东南西北的顺口溜,通过头脑风暴,学生集思广益,加深对方向的理解。在学习平面图上位置的确定时,为学生创设模拟情境,提供学校平面图,学生自主探究图上不同建筑的位置关系。通过实际绘图,学生直观感受平面图的构成要素。小组合作绘制班级布置图,学生在交流碰撞中,学会运用方向和位置知识表述物体的相对关系。活动后,开展成果展示,小组分享讨论的过程和心得体会。展示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世界的能力得以提升。

结语

作为高效教学组织模式,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重大。教师应凭借教材内容,实施整体性规划设计,采用科学办法构建单元知识网络,恰当确立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助力学生主动参与,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搭建。教师理应留意学生思维品质及学科情感的塑造,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那份自信,单元整体教学实现成功开展,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筹谋与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应持续刷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手段。给学生铺设成长的基石,笃定在师生携手共同拼搏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定可结出丰饶果实,驱动学生达成全面又个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朱海娟.小学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以人教版“ 图形的运动” 为例[J].甘肃教育研究,2025,(10):155-157.

[2]肖太迎.深度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5,(S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