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中语文教学的变革路径与人文坚守
汤丽萍
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213115
引言
人工智能深度进入教育领域,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效率提升以及创新模式等改变,同时也引发了人文坚守的关注,如何在迎接技术变革时坚守语文育人使命,成了核心议题。本文重点关注 AI 时代高中语文教学的双轨发展:探寻利用智能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以及提升学生AI 素养的有效途径,并且详细说明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中渗透人文精神和关怀的坚守模式,培养出有技术适应能力又有人文底蕴的时代新人。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变革路径
(一)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教学过程
1. 智能备课:教师依靠智能备课软件,可快速从众多资源中筛选并整合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优质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案例以及教学视频等,还可以依据教师输入的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自动生成有个性化的备课方案,给教师节省备课时间,提升备课质量。比如在备《故都的秋》这一课时,教师借助智能备课软件,可很快找到郁达夫其他作品的相关资料,以及不同地区教师针对这篇课文的精彩教学设计,丰富自身的教学思路[1]。
2. 课堂互动创新:借助互动式智能教学平台,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可在课堂之上发布即时性问题,促使学生借助电子设备迅速进行作答,平台会即刻统计答题状况,教师依据反馈得出的结果适时调整教学的节奏以及内容。还可运用智能分组功能,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平台为每个小组提供讨论的主题以及相关的资料,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比如在学习《拿来主义》的时候,教师借助平台设定关于 “怎样看待当今文化交流中的‘拿来’与‘送去’” 的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且展示成果[2]。
3. 课后辅导智能化:智能学习软件可给学生提供课后辅导服务,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或者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碰到问题时,可借助软件向智能辅导系统提出问题,系统会依据问题的类型以及学生知识掌握的状况,给出详尽的解答以及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资料。在作文批改方面,智能批改系统可指出语法错误、语句不通顺的地方,并且给出写作建议,如丰富内容、优化结构等,但是,教师依旧需要对学生的作文开展二次批改,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以及思想深度。
(二)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
1.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教导学生怎样合理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学习。在开展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 使用智能阅读软件 ,软件可提供字词解释、背景知识介绍以及段落分析等功能,但是要提醒学生不能只依赖软件分析,而要 思考作品的内涵以及艺术特色。在写作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使用智能写作辅助工具拓展思路,但要强调最终作品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思考和风格。
2. 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信息的辨别能力:互联网中的信息纷繁复杂,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内容也并非全然精准可靠,教师需要培育学生针对人工智能给出的信息给予辨别以及筛选的能力。例如,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学生有可能借助智能搜索引擎获取诸多资料,此时教师要引领学生从资料的来源、权威性以及可信度等方面展开判断,防止使用虚假或者错误的信息。可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怎样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专题讨论,以此提升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3]。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坚守
(一)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人文精神
1. 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丰富的人文素材,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在教授《离骚》这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理解屈原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以及坚守理想的高尚品格,体会他高洁的人格魅力所在,凭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祝福》时要让学生分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状况,探讨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情况,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2. 拓展人文阅读:除了教材里的内容之外,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广泛的人文阅读活动,比如推荐经典的文学作品、哲学方面的著作以及历史传记等,以此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范围。还要组织学生举办读书分享会,促使学生可交流各自的阅读心得,加深对作品当中人文精神的理解程度,如阅读《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时,学生可从中体会到普通人在艰难生活状况下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人性美好的信念。
(二)在教学方法中注重人文关怀
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位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学习风格以及情感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留意差异之处,给学生个性化的关怀照料,针对性格内向且不擅长表达的学生,教师应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以使他们可参与到课堂活动,鼓励他们发表自身的见解,并且给予肯定与鼓励。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评价时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努力程度以及进步状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避免仅仅依据成绩来评判优劣,让每一个学生都可在学习之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2.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民主平等且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很关键,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与观点,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勇于创新。在课堂讨论期间,哪怕学生的观点与教师或者主流观点存在差异,教师也应当耐心倾听,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而非直接否定,借助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里学习语文,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结论
人工智能时代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变革契机,然而在追求教学创新以及效率提升之际,绝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本质。教师要积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坚守人文教育。在教学内容以及方法当中渗透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唯有达成技术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才可切实推动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培育出契合时代需求、有人文情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青怡. AI 赋能,探索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路径[J]. 教育家, 2025, (28): 56.
[2]何哲. 人工智能时代人文学科的坚守与发展[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4, (02): 66-74.
[3]王雪薇.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中语文教学应用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