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路径与效果研究

作者

郭铁英

开封市文化旅游学校 475000

引言

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 懂技术、会操作、能发展” 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承担着“ 立德树人” 的德育功能,更肩负着培养学生“ 职业语言应用能力” 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仍存在“ 与专业脱节” 的突出问题:教学内容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缺乏与专业相关的实用文本教学;教学方法以“ 教师讲授” 为主,未结合专业岗位场景设计实践活动;评价方式侧重“ 纸笔测试” ,忽视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与专业结合度的考量。这种“ 脱离专业的语文教学” ,导致学生认为“ 语文无用” ,学习兴趣低下,同时也无法满足专业岗位对“ 能写、会说、善沟通” 的能力需求。因此,探索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路径,对提升中职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内容重构:建立“ 语文能力—专业需求” 对应体系

教学内容是融合教学的核心,需打破语文教材的“ 学科边界” ,围绕不同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重构“ 实用化、专业化” 的语文教学内容,实现语文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精准对接。

(一)依据专业岗位需求,筛选实用文本类型

不同专业的岗位对语文能力的需求存在差异,需针对性筛选教学文本。例如,针对机械制造专业,岗位需频繁接触“ 零件图纸说明” “ 设备操作手册” “ 技术维修报告” 等文本,语文教学可将“ 说明文阅读与写作” 模块重构为“ 机械技术文档读写训练” :选取企业真实的“ 数控机床操作手册” 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学习“ 术语解释” “ 步骤说明” “ 注意事项”等写作要素;设计“ 零件维修报告写作” 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机械专业所学的“ 零件故障诊断” 知识,规范撰写包含“ 故障现象、原因分析、维修步骤、效果验证” 的报告,既提升说明文写作能力,又强化专业知识的应用。针对幼儿教育专业,岗位核心需求是“ 口语表达与故事讲述能力” ,语文教学可将“ 口语交际” 模块重构为“ 幼教场景口语训练” :选取“ 幼儿故事创编” “ 家长会发言” “ 幼儿行为引导话术” 等内容,让学生结合幼教专业的“ 幼儿心理学” 知识,设计适合 3-6 岁幼儿理解的故事脚本,模拟家长会场景进行发言练习,实现语文口语能力与幼教岗位技能的融合。

(二)挖掘专业课程资源,转化为语文教学素材

将专业课程中的案例、项目、成果转化为语文教学素材,让语文学习融入专业实践。例如,电子商务专业在“ 网络营销” 课程中涉及“ 产品推广” 项目,语文教学可围绕该项目设计“ 电商文案创作” 单元:以“ 校园文创产品推广” 为主题,引导学生结合电商专业的“ 目标客户分析” “ 卖点提炼” 知识,撰写“ 产品详情页文案” “ 短视频脚本” “ 直播带货话术” ;选取企业优秀电商文案作为范例,分析“ 情感共鸣” “ 数据支撑” “ 行动引导” 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完成专业项目的同时,提升应用文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新:构建“ 场景化 — 项目式” 融合模式

教学方法需摆脱“ 单一讲授” 的局限,结合专业岗位场景设计“ 场景化教学” 与“ 项目式学习” ,让学生在“ 做中学、用中学” ,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

(一)场景化教学:模拟专业岗位情境

创设与专业岗位一致的教学情境,让语文训练更具针对性。例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语文教学,可设计“ 导游带团场景模拟” 活动:在语文课堂上搭建“ 景区模拟场景” ,让学生以“ 导游” 身份,结合旅游专业的“ 景区历史文化” “ 导游服务规范” 知识,进行“ 景点讲解” “ 突发问题应对” 的口语训练。教师从语文角度指导学生“ 讲解语言的生动性” “ 沟通话术的得体性” ,从专业角度点评“ 景点知识的准确性” “ 服务流程的规范性” ,实现语文与专业的同步提升。

(二)项目式学习:围绕专业项目开展

以专业课程的核心项目为载体,驱动学生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语文教学,可结合“ 校园网站建设” 专业项目,设计“ 网站内容策划与撰写” 项目式学习:将学生分为“ 网站策划组” “ 文案撰写组” “ 内容审核组” ,各组围绕“ 校园网站建设” 项目,完成“ 网站栏目规划方案” 、“ 校园新闻稿撰写” 、“ 网站内容校对与修改” 等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 方案的逻辑结构” “ 新闻稿的要素完整度” ,计算机专业教师指导学生“ 网站栏目与专业需求的匹配度” ,两者协同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专业项目的同时,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三、评价体系优化:建立“ 多元—过程” 综合评价机制

评价体系需突破“ 纸笔测试” 的单一模式,构建“ 多元主体、过程导向、能力聚焦” 的综合评价机制,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与专业融合的效果。

(一)多元评价主体:融合教师、企业、学生

引入专业教师、企业导师与学生自身参与评价,确保评价更全面。例如,会计专业的语文教学评价,在“ 财务报告解读与撰写” 单元中,采用“ 三方评价” :语文教师评价学生“ 财务报告的语言规范性、逻辑清晰度” ;会计专业教师评价学生“ 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报告与专业需求的匹配度” ;邀请企业财务人员评价学生“ 报告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标准” 。三方评价权重分别为 40% 、 30% 、 30% ,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方式避免了“ 单一教师评价” 的片面性,让评价更贴合岗位需求。(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全程表现

将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而非仅关注最终结果。设计“ 融合教学过程记录表” ,从“ 语文能力” 与“ 专业能力” 两个维度,记录学生在“ 课前准备、课堂实践、课后拓展” 中的表现。例如,护理专业的语文教学,在“ 护理文书写作” 单元中,过程性评价包括“ 课前对‘ 护理记录单’ 文本的预习情况” 、“ 课堂上‘ 模拟护理记录’ 的撰写与修改过程” “ 课后对‘ 真实护理案例记录’ 的分析报告” 。过程性评价占总评价的 60% ,最终成绩结合“ 护理文书撰写最终成果” ( 40% )综合评定。

结束语

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并非简单的“ 语文 ⋅+ 专业” 叠加,而是通过“ 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优化” ,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实践表明,融合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与专业学习兴趣,让语文真正成为“ 服务专业、助力就业” 的工具。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 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协同备课机制” “ 融合教学资源库建设” ,持续完善融合路径,让中职语文教学更好地契合中职教育的定位,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敏.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3, (07): 68-72.

[2] 张伟。项目式学习在中职语文与电商专业融合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 (03): 56-60.

[3] 王丽娟。多元评价体系在中职语文与护理专业融合教学中的实践[J].职业,2023, (19):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