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建议
姜祁文 陈建鑫 凌强
上海上药新亚医药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51
1 绪论
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医药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导致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诸多管理漏洞。从药品的研发、生产,到仓储、运输,再到销售与使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如药品质量不合格导致患者用药安全风险,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1]。因此,深入研究医药企业安全管理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2 医药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安全问题
部分医药企业生产设备老化严重,更新维护不及时。一些制药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却缺乏定期的检修和保养,设备的关键部件磨损、老化,容易出现故障,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工艺流程是确保药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关键。然而,部分医药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随意简化或调整生产工艺流程。医药生产车间往往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高温高压的作业环境等。部分企业对作业环境的安全管理重视不足,通风、防火、防爆、防尘等设施不完善或运行不正常。
2.2 质量安全问题
原材料是药品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药品的最终品质。部分医药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为降低成本,选择价格低廉但质量不稳定的供应商,对原材料的检验标准不严格,缺乏有效的质量追溯机制。一些医药企业的质量检验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质量检验工作受到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的干扰,无法客观、公正地对药品质量进行检验。
2.3 仓储安全问题
仓储设施不合理:部分医药企业的仓储空间布局不合理,药品分类存放不规范,不同性质、不同储存要求的药品混放现象严重。仓库的货架、托盘等仓储设备质量不合格,承载能力不足,容易发生坍塌事故,损坏药品。同时,仓库的消防设施、防盗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药品对储存环境的温湿度要求较高,不同类型的药品需要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储存,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然而,部分企业对仓库温湿度的监测和控制不严格,温湿度监测设备不准确或未定期校准,温湿度调节设备故障未及时维修[2]。
2.4 研发安全问题
医药研发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化学实验和生物实验,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如化学试剂泄漏、生物样本污染、实验仪器爆炸等。部分企业对实验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实验场所安全设施配备不足,缺乏通风橱、防护手套、护目镜等必要的防护设备。医药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然而,部分企业对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数据加密、备份和访问控制措施,实验数据容易被篡改、丢失或泄露。
3 医药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医药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涵盖生产、质量、仓储、研发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企业负责人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监督部门,对企业的生产、质量、仓储、研发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3.2 提升生产安全管理水平
医药企业应加大对生产设备的投入,及时更新老化、落后的设备,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设备档案,对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报废等全过程进行记录和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企业应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制定详细、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并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企业应加大对作业环境安全设施的投入,完善通风、防火、防爆、防尘等安全设施。定期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3 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医药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原材料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和现场考察,选择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加强对原材料采购过程的管理,签订详细的采购合同,明确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方式。建立原材料检验制度,对每一批原材料都要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企业应加强质量检验部门的建设,提高质量检验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质量检验工作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加大对质量检验设备的投入,及时更新和升级检验设备,采用先进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提高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对质量检验人员的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3.4 优化仓储安全管理
医药企业应根据药品的特性和储存要求,合理规划仓储空间布局,设置不同的储存区域,如常温储存区、阴凉储存区、冷藏储存区等,对药品进行分类存放。选择质量可靠的仓储设备,如货架、托盘等,确保仓储设备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企业应配备先进的温湿度监测设备,对仓库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建立温湿度调节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制度,确保温湿度调节设备正常运行。根据药品的储存要求,设定合理的温湿度控制范围,当温湿度超出范围时,及时采取调节措施。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药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加强对药品出入库环节的管理。在药品入库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核对药品的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确保入库药品质量合格。在药品出库时,严格执行“ 先进先出” 的原则,按照发货单仔细核对药品信息,确保出库药品准确无误[3]。
结束语
医药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质量、仓储、研发等多个环节,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企业应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提升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优化仓储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安全风险,保障药品全生命周期安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医药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伶利. 医药化工生产质量管理优化对策分析[J]. 化工管理,2021,(30):159-160.
[2]金星慧.化工医药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建议[J].城市与减灾,2020,(05):32-38.
[3]林迎,杨农纲.医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及管理模式探讨[J].化工管理,2020,(2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