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 肾藏精” 理论探讨补肾填精法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 者衰弱综合征的影响

作者

黄蓉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中医院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衰弱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攀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中医肾藏精理论认为,肾精亏虚是老年CKD 衰弱的核心病机,精亏则元气衰惫,累及五脏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衰弱与慢性炎症、代谢紊乱等多因素相关,但现有干预措施疗效有限。补肾填精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通过填精固本改善机体功能状态,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新思路。本研究旨在探讨补肾填精法对老年CKD 患者衰弱综合征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4 年 6 月至 2025 年 6 月医院肾病科收治的 40 例老年 CKD3~5 期合并衰弱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23 例,女性 17 例;年龄 65~82 岁,平均( 72.4±5.8 )岁;CKD 分期:3 期 12 例,4 期 18 例,5 期10 例;衰弱程度(Fried 量表评分) 3.2±0.8 分。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CKD 诊断标准及中医肾精亏虚证辨证标准,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精神障碍者,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贫血等)联合基础营养支持(优质低蛋白饮食 -酮酸);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填精方药(熟地黄 15g. 、山茱萸 12g、枸杞子 10g、山药 20g. 、菟丝子 10g等,每日1 剂水煎分服)。

1.3 观察指标

(1)衰弱程度:采用 Fried 衰弱表型标准评估;(2)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 8 项症状进行量化评分;(3)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检测 eGFR、Scr、BUN 及炎症因子(IL-6、TNF-α )。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 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 )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 2 检查数据;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衰弱评分改善情况

试验组衰弱评分显著降低( P<0.01 ),而对照组改善不显著( P>0.05 )。

表1 衰弱评分改善情况(Fried 衰弱量表)

亏虚症状改善更优。

2.2 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明显( P<0.001 ),提示补肾填精法对肾精试验组 IL-6 水平显著下降( P=0.023 ),而 TNF-α 虽有降低但未达统

表2 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2.3 炎症因子(IL-6、TNF-α )水平变化

表 3 炎症因子(IL-6、TNF-α )水平变化

计学差异,提示补肾填精可能通过抑制炎症改善衰弱状态。

3 讨论

基于中医肾藏精理论,探讨补肾填精法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衰弱综合征的干预机制。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盛则脏腑得养、气血调和,而老年CKD 患者常见肾精亏虚,导致元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表现为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衰弱症状。本研究采用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补肾填精药物,通过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的双向调节作用,既改善肾精亏虚之本,又缓解衰弱综合征之标。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衰弱状态与慢性炎症反应、蛋白质能量消耗等因素密切相关,补肾填精方中多糖类、皂苷类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因子(如IL-6)、改善营养代谢等途径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虽未观察到肾功能指标的显著变化,但提示补肾填精法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这与中医扶正固本的治病理念相契合。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补肾填精药物对肌肉-骨骼代谢、线粒体功能等深层次机制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干预老年CKD 衰弱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结束语

补肾填精法可有效改善老年CKD 患者的衰弱症状及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慢性炎症状态、改善能量代谢有关。研究结果为肾藏精理论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了循证依据,展现了中医药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独特优势。

参考文献

[1]田长英,韦金荣,薛金志.泄浊补肾胶囊辅治慢性肾脏病 3~4 期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12):2506-2508.

[2]李旭萍,刘克成,张晶,等.补肾排毒胶囊对慢性肾脏病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4,35(09):2147-2151.

[3]龚夏雨.基于海马 GABAergic 系统探讨补肾填精法调控恐惧记忆的作用机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23.

[4]易小军,黄姝,沈小珩.补肾固精方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23,43(04):56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