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高校人才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

侯岚

西安外国语大学人力资源部 陕西省西安市 712000

一、人才工作现状

西安外国语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外语高校之一,扎根西北沃土践初心,聚焦国家战略求突破,服务“ 三秦大地” 共发展,为中国外交事业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是面向“ 一带一路” 外语人才和区域国别研究最重要的人文交流培养基地。现学校发展现状如下。

(一)人才引进和培养

1.加大人才开发和培养力度,用好现有人才

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教职工学历学位提升计划。赴国(境)外进修访学攻读学位及取得博士学位人数稳步增长。教师发展计划稳步推进。多种形式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举办师说·工作坊等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参加 2024 年“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 专题网络培训,千余名教师参加教育部寒暑期教师研修项目,促进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2.以人才计划和项目为引领,不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以省级以上人才项目为依托,大力引进和培育各学科高层次人才。按照国家及陕西省各类人才计划(项目)要求,按时保质完成申报工作,2024年度累计推荐申报国家和陕西省各类人才项目50 余人次。获批二级专业技术岗位、三级专业技术岗位多人。

以“ 校级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为着力点,不拘一格延揽各类人才。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和学科建设需要,着力引进或接收各类人才近30 人。

(二)人才梯队建设

1.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依托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和计划,培养青年拔尖人才,获批省部级青年类人才项目人数增加,并进一步加大对入选人才的支持力度;二是大力实施校级人才支持计划,持续支持近70 名中青年拔尖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三是实施“ 青年教师导师制” ,通过双向选择为新进教师安排一对一指导教师。

2.以团队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学校以团队建设为载体,通过核心人才带动、校内“ 孵育” 等方式,组建了以陕西省“ 特支计划”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领军人才、陕西省“ 特支计划” 教学名师领军人才、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分别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及时拨付省财政相关支持经费,并按时发放学校配套经费。

(三)工作研究创新

1.体制机制创新

学校通过实施 ⟨⟨u′′ 西外学者” 特聘岗位管理办法》,系统性构建多层次、递接式人才引育支持体系,充分尊重人才发展规律、科研规律,尊重学科差异,不断优厚人才待遇,为处于不同年龄和职业发展阶段的人才提供全面保障。

2.平台建设

学校积极落实国家建设“ 一带一路” 倡议,主动参与陕西省“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建设,“ 十四五” 以来,学校已成功获批近10 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其中包含首个国家部委基地“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培育基地” ,首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西部安全与区域合作研究中心” ,2024 年中亚·环里海研究中心首批入选陕西省社会科学高端智库。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人才工作还存在人才总量不足,领军人才和旗帜型人才匮乏,中青年优秀人才数量较少,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人才效能发挥不充分等诸多问题,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发展对策

(一)以“ 学者引领” 为重点,不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1.筑巢引凤、以才引才,不断将高端人才从海外、省外汇聚至西外

以人才发展平台打造为基础,以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为依托,以“ 西外学者” 特聘岗位为载体,充分发挥人才制度优势和高端人才集聚效应,以全职引进为主,柔性引才为辅,主要瞄准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并取得卓越学术成就的旗帜性学科带头人,注重人才效能发挥,持续引进或培育省部级人才计划。

2.引培并重、强基固本,持续夯实推动学校发展的人才基础

一是对《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外学者” 特聘岗位管理办法》等人才文件做政策评估,为下一步修订工作做好准备,进一步彰显“ 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评价人才” 的理念;在“ 一院一策” “ 一人一议” 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人才发展规律、科研规律,尊重学科差异,弱化年度考核、强化阶段性考核,加强人才贡献与人才获得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深化博士后制度改革,落实国家“ 要推动高校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的数量,要将博士后人员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来源”,进一步加强以科研为主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为实现学校战略转型夯实人才基础。

(二)以“ 人才发展” 为目标,促进优秀人才快速成长

1.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坚持“ 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支持” 工作理念,开展教师发展专项研究,推动开展暑期教师国内研修活动,适时举办面向校外的外语教师发展高级研修班。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访学,支持优秀中青年教职工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教师国际化发展计划

选派教师出国(境)进修访学、工作及攻读博士学位;争取新进教师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海外学历教育及博士后研究)占比增加。

(三)以团队建设为载体,促进人才协同创新

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积极推进,通过高层次人才核心带动、团队集体引进、校内“ 孵育” 等方式,不断加强团队建设。一方面持续加大对省级人才领衔的科研、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鼓励并支持学科团队和校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积极申报省部级以上基地(平台)或团队支持计划,力争新增数个省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