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与改进方法探究

作者

白萨如拉

通辽市扎鲁特旗前德门苏木党群服务中心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 029100

一、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

(一)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许多乡村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农产品展销会等文化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和消费者,提升乡村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例如,某地举办的“ 民俗文化节” ,不仅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还设置了农产品展销专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购买,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村民的创业创新意识,催生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一些村民凭借自身的文化技艺和创意,开发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市场上获得良好反响,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

(二)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

乡村群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记忆和传统民俗。通过民间故事讲述、传统戏曲表演、手工艺制作、胡仁乌力格尔等群众文化活动,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延续。例如,传统的剪纸、刺绣技艺在乡村群众文化活动中代代相传,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传承人。此外,群众文化还能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村民们结合现代元素和生活实际,对传统民俗活动、文艺表演等进行改编和创新,赋予乡村文化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推动乡村社会治理

群众文化活动为村民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有助于增强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邻里和谐。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村民们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增强了集体意识和归属感,形成良好的乡村社会氛围。同时,群众文化可以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通过文化活动中的道德故事宣讲、文明乡风宣传等内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提升村民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减少矛盾纠纷,为乡村社会治理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此外,群众文化组织还能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政府与村民沟通的桥梁,促进乡村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四)促进乡村生态建设

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开展生态主题的文艺演出、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例如,某乡村组织的 “ 环保文艺汇演” ,以歌舞、小品等形式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村民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此外,群众文化还能推动乡村生态文化建设,挖掘和弘扬乡村传统生态文化,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耕文化、保护自然资源的传统习俗等,引导村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与乡村生态建设,共同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二、当前乡村群众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设施与资源不足

部分乡村的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图书馆、文化广场、活动中心等基本的文化场所,即使有一些设施,也存在设备陈旧、功能单一的问题,无法满足村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乡村文化资源相对匮乏,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单调,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

(二)人才短缺

乡村群众文化发展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文化组织和指导人员,导致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水平不高,活动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传统民间文化艺人年龄普遍偏大,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学习和传承意愿不足,使得一些优秀的民间文化面临失传的风险。

(三)资金投入有限

乡村群众文化发展的资金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入总量有限。由于资金不足,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受到制约,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质量和规模。

(四)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乡村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和意愿相对较低。此外,一些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内容与村民的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导致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改进乡村群众文化的方法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与资源整合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乡村图书馆、文化广场、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配备先进的文化设备,提升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同时,整合乡村现有的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等资源,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品牌。此外,加强与城市文化机构的合作,引入优质的文化资源,丰富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加大对乡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提高现有文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文化人才到乡村工作,鼓励大学生、文化志愿者等参与乡村群众文化建设。同时,注重培养乡村本土文化人才,挖掘和培养乡村中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建立乡村文化人才库,为乡村群众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除了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外,还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群众文化建设。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投资等方式支持乡村文化事业,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此外,可以探索文化产业与群众文化发展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乡村旅游等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与群众文化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群众文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

深入了解村民的文化需求,根据村民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策划和组织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文化活动的参与范围。同时,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宣传栏、新媒体等渠道,宣传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和内容,提高村民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此外,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村民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

四、结论

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它贯穿于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乡村群众文化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等改进方法,不断提升乡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水平。只有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优势,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繁荣。在未来的乡村振兴实践中,应高度重视群众文化的作用,持续探索和创新群众文化发展模式,让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万 调 娟 . 群 众 文 化 助 推 乡 村 旅 游 “ 火 ” 起 来 [J]. 文 化 产业,2024,(22):115-117.

[2]罗代兵.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24,(14):1-3.

[3]孙艺珣.以群众文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J].文化产业,2024,(19):34-36.

[4]丁湘.足球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县域群众体育赛事发展——以贵州“ 村超” 为例[C]//四川省体育科学学会,四川省学生体育艺术协会.2024第二届四川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1).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2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