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园林绿化中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

作者

王冠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挂榜山林场 湖南祁阳 426100

引言

生态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旨在恢复和增强城市生态系统自然功能的方法,对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通过模拟自然生态过程,旨在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提供可持续的环境效益。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能有效应对当前环境问题,还能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概述

现代化商业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标准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应用多种先进的绿色植被种植和养护工艺,还要从整体艺术性的角度进行详细规划,以改善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质。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涉及多个方面,首先需要完善施工设计方案。然后施工团队应按照设计图纸有序开展工作,全面呈现个性化创意,使植被景观在真实生活中得以体现。例如,在地形塑造部分,可以通过布置人工湖和堆砌假山等景观设施,丰富园林整体布局的空间层次。同样,植被配置也需进行优化,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选择适合的植被种类,依据不同植被的观赏特点进行有效搭配,确保不同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观特色。

2 城市园林绿化中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

2.1 增强生物多样性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种植本土植物和构建生物栖息地是增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本土植物种植侧重于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本土植物能够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态系统,与当地动植物群落形成稳定的相互关系。此外,生物栖息地构建技术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为各类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空间,如创建湿地、草地和林地等多样化的生境。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重点,在于维持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动态平衡。

2.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要根据乡村的发展战略和居民需求,确定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规划目标和定位。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传承乡村文化等,突出乡村园林的特色和优势,与周边乡村形成差异化发展。例如,对于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乡村,可以定位为历史文化名村园林,重点打造以历史文化展示为主题的园林景观。二要结合乡村的空间结构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可分为生态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农业生产区、公共活动区、旅游休闲区等。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优化园林空间布局,通过绿道、水系、道路等将各个功能区有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网络。例如,以乡村的主要河流为轴线,打造滨水景观带,串联起周边的村庄、农田、公园等,构建起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的乡村园林景观。

2.3 非移植季节移植的技术要点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中,不同植被在不同季节所呈现出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别,未能选用专用移植器械开展苗木移栽工作,其成活率便会受到不良影响,移栽工作难度也会大幅提高。为针对这类问题做出有效处理,园林景观绿化技术管控工作需从两方面优化。(1)苗木移栽操作过程期间,必须保障苗木挖出的迅捷性,避免过度拖延导致苗木根系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这是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的核心关键因素,同时移栽过程中不可对苗木根系造成损伤。(2)合理规划运输线路、减少运输时间。苗木移栽操作过程期间,尽可能缩短移栽时间间隔,并在运输过程中对根系土球进行保护,采用专用工具对其进行固定处理,避免在车辆当中频繁磕碰导致土球松散。在苗木正式运输施工开展之前,工作人员需为苗木的枝叶布置遮盖装置,避免长时间阳光暴晒导致苗木死亡。

2.4 城市道路绿化

在城市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和地被植物,形成绿色屏障,减少车辆尾气污染,降低噪音,改善道路周边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应性强、抗污染的植物品种,如悬铃木、女贞、麦冬等,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对道路边坡进行生态修复,采用植被护坡技术,种植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防止水土流失,稳定边坡。同时,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美化道路边坡景观,提升城市道路的整体形象。在道路隔离带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打造小型生态景观,如种植花卉、灌木和小型乔木,形成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

2.5 生态保护与修复

一要加强对乡村自然资源的保护,包括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划定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保护区域,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限制开发建设活动。例如,在山区乡村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开展森林抚育和防火工作;在水乡乡村保护好湿地资源,严禁围湖造田、破坏湿地植被等行为。二要针对乡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如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等技术净化水质;对退化的农田生态系统进行改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6 公众参与机制建立

一要通过举办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知识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向乡村居民宣传园林生态建设的意义、理念和方法,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审美水平。例如,邀请园林专家到乡村为居民讲解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知识。二要在乡村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居民的意见及时反馈到规划设计方案中。三要鼓励居民参与乡村园林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可以组织居民参与植树造林、花卉种植、园林设施建设等活动,增强居民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2.7 强化后期监管养护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景观绿化施工的美学效应,延长景观的观赏时长,园林景观绿化设施管理部门需加大后续监管以及维护工作开展力度。当前,我国大多园林景观绿化施工单位,在景观布置以及苗木栽植过程中,通常都会将工作重心放在景观元素配置、植被种类选种方面,而园林景观后续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却存在明显欠缺。这部分管理以及维护工作主要集中在园林景观绿化植被的修剪、杂草清除、浇水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护等多方面。除此之外,园林景观管理部门还要进一步完善景观植被的灌溉维护体系,制定详细植被浇灌计划,还要根据气候因素进行有效调节,在阴雨天气下需减少水源灌溉量,而天气炎热就要补充水分。总的来说,园林苗木栽植工作的水源灌溉,必须满足植被正常生长需求,而养护工作也要协同化开展,定期定时进行浇水施肥,科学恰当布置病虫害防治措施。

为满足现代化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需做出全面技术管理,逐步总结以往项目建设施工所存在的问题,引入多种先进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做出改善,提升各部分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佳宇,张炜杰,胡鑫芳.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2(9):89-91.

[2] 陈玲,夏琳淋,姜子龙,等.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探究[J]. 农家科技(下旬刊),2021(8):149.

[3] 解铁钰. 基于可持续性园林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修复的作用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0):164-166.

作者简介:王冠(1996—)男,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参与林场林长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