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改进思考

作者

杨晓

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  663500

一、引言

新课改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教学实践必须紧跟新课改的步伐,不断反思与改进,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

(一)教学理念未完全转变

尽管新课改已推行多年,但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他们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将教学重点放在数学公式、定理的讲解和习题的演练上,而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这种教学理念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更无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和互动的机会。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学情绪。例如,在讲解函数这一抽象概念时,教师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没有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导致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掌握其内涵和应用。

(三)学生主体地位未充分体现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节奏进行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走。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也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过于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了过程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将精力集中在提高考试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同时,单一的评价方式也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改进思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不仅包括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态度等方面。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意识。

(二)优化教学方法体系

1. 推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

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驱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梯度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例如,在立体几何单元教学中,可提出 " 如何计算非标准几何体体积 " 的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思考与小组研讨,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深化对空间几何概念的理解。

2. 融合信息技术赋能教学

依托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手段,教师可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具象化教学资源。在三角函数图像性质教学中,可运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函数图像的周期性变化过程,通过参数调节直观呈现振幅、相位等要素对图像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与数学直观认知。

3. 实施小组协作学习机制

基于学生能力差异与性格特征构建异质化学习小组,通过任务驱动开展协作探究。在数列专题教学中,可布置 " 通项公式推导与求和策略 " 的探究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完成文献查阅、算法设计、结果验证等环节,并通过课堂展示实现成果共享与思维碰撞,培养团队协作与学术表达能力。

(三)构建学生主体课堂生态

1. 保障自主学习时空配比

合理调整课堂时间结构,压缩单向讲授时长,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在新课导入阶段,可设置 " 前置性学习 " 环节,要求学生独立研读教材并记录认知困惑,教师根据学情反馈开展精准化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2. 激活课堂多维互动模式

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通过问题链设计、主题辩论、案例研讨等互动形式,鼓励学生主动表达数学观点。建立 " 倾听 - 反馈 - 追问 " 的对话机制,对学生的创新见解给予即时肯定,对思维偏差进行引导性纠正,在动态交流中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四)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1. 构建多元评价维度矩阵

建立 " 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 " 的立体化评估框架,涵盖课堂参与度、作业质量、项目实践、阶段测试等多元指标。在数学学科评价中,可设置 " 学习档案袋 " 记录学生成长轨迹,通过教师评语、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的多维反馈,全面反映知识掌握、方法运用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状况。

2. 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功能

建立评价结果即时反馈机制,通过数据可视化呈现学生知识图谱的强弱项,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改进方案。教师依据评价数据动态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共性问题开展专题补救教学,对学优生实施拓展性培养,实现 "评价- 反馈- 改进" 的教学闭环。

四、结论

新课改理念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反思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思考,如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完善教学评价方式等,可以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银祥. 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探索[]. 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2020(5):55

[2] 苏良法. 浅谈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种教学方法[J. 商情,2019(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