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与研究
廖敏
42102319890911246X
引言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作为建筑物的根基,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地基基础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处理技术,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成为房屋建筑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1. 传统地基处理技术
1.1 碎石桩联合强夯处理技术
该技术通过碎石桩排水挤密和强夯冲击,提升地基密实度和承载力。碎石桩在强夯中传递能量、扩散应力,减少地基压缩沉降。施工先设碎石桩群,再强夯形成复合地基,最后平整检测。该技术能增强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减少沉降,适用于处理松散砂土、粉土和粘性土等地基。
1.2 排水固结法
砂井法、堆载预压法和电渗排水法均通过加速地基土排水固结,提高地基密实度和承载力。砂井法利用砂井的透水性,堆载预压法则通过预压荷载压缩地基土,而电渗排水法则利用电渗作用处理粘性土地基。这些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
1.3 灰土挤密法
DDC 灰土挤密法通过成孔、填灰土并夯实形成灰土桩,与周围地基土结合增强承载力,施工简便、成本低,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关键是控制成孔质量、灰土密实度和夯实顺序,有效提升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减少沉降。
2. 现代地基处理技术
2.1 粉煤灰吹填技术
粉煤灰轻质多孔、透水性好,适用于地基处理。通过吹填工艺,将粉煤灰与水混合后吹填至地基中,形成坚固且隔水的地基,显著提升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尤其适用于软弱地基处理。
2.2 新型填土处理技术
新型填土材料如轻质陶粒和工业废渣,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依据地基状况优选使用,不仅能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还有效促进了废物资源化利用。
2.3 桩基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灌注桩通过人工挖掘成孔并灌注混凝土,适用于多种地基条件且质量可控。预制桩则在工厂预制后现场打桩,具备高强度和快速施工优势,适用于工期紧工程。桩基施工技术通过桩体传递荷载至深层稳定土层,提升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需严格控制桩位、桩长等参数以确保质量。
3. 特殊地基处理技术
3.1 置换土质法
针对软土、膨胀土等特殊地层,我们采用挖除不良土层并换填优质土层的策略,通过选择适宜的换填材料(如砂、碎石、灰土等)进行分层夯实或压实处理,以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
3.2 复合地基技术
结合多种地基处理技术形成复合地基,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尤其适用于处理复杂地基条件,如深厚软土、湿陷性黄土,通过科学组合设计实现效果最大化。
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 施工过程控制
1.1 材料检验
材料是地基基础工程的核心,其质量直接决定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因此,材料进场前需经严格检验,包括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等,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不合格材料须立即退场。
1.2 工艺控制
合理规范的施工工艺是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基石,需严格遵循图纸和流程施工,强化人员培训管理,特别关注碎石桩联合强夯等特殊工艺,以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2. 监测与检测
2.1 监测手段
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深层位移分别通过视准线法、几何水准和测斜仪监测;裂缝、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位等其他指标则根据工程情况选择适宜方法监测。
2.2 检测方法
现场检测实地评估地基状况,实验室检测分析样品性能,数据分析判断地基稳定性,共同为施工调整和质量评估提供决策支持。
3. 验收与评估
3.1 验收标准
地基基础工程验收须遵循国家规范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确保满足设计文件中的地基承载力、沉降量及变形控制等要求。
3.2 效果评估方法
通过对比实测数据与设计要求来评估地基施工质量,同时组织专家评审并
提出专业意见,最终结合各方面信息综合评估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常见问题
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主要包括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以及承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增加后期维护成本。
2. 原因分析
2.1 地基沉降与不均匀沉降
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地基土的承载力,导致设计荷载超过地基实际承载力。建筑物长度过长、体型复杂、凹凸转角多,或未设置沉降缝,导致地基受力不均。地质勘察不准确,对地基土层的性质、厚度、地下水位等了解不足,设计依据不充分。施工排水方案不合理,导致地基土排水不畅,产生沉降。施工过程中对地基的扰动过大,如土方开挖、基坑支护不当等。相邻建筑物施工或地下工程开挖对地基产生影响,导致地基沉降。地基土质软弱、压缩性大,或存在暗沟、洞穴等不利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地基土失水固结,产生沉降。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浸泡地基土,导致地基软化沉降。
2.2 承载力不足
设计时对地基承载力的估算不准确,未充分考虑地基土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如地基处理不到位、施工质量不达标等。地基土本身性质较差,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或者施工后地基土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如地下水位变化、地震等),导致承载力降低。
3. 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改进措施:
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准确了解地基土层的性质、厚度、地下水位等情况。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合理设计地基处理方案,确保设计荷载不超过地基实际承载力。对于复杂地基条件,可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组合使用,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各项施工工艺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施工技能和质量意识。严格执行施工排水方案,确保地基土排水畅通。对于软弱地基或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可采用注浆加固、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先进技术进行处理。对于沉降较大的地基,可采用桩基托换、筏板基础等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基沉降、水平位移等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和评估,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防止问题扩大化。
结束语
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项目的核心,其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稳定、耐久和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质量控制要点、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未来,我们应加强研究,创新技术,提升质量和效率;注重地质勘察和设计优化;强化质量控制与监测评估;采用先进技术和材料提高地基承载力;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进步。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期待本文能为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丁士哲 . 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J]. 门窗 ,2017,(07):110.
[2] 刘晨 .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与研究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12(18):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