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课堂“生活化”策略:助力学生体育能力与素养全面发展
蒋教迅
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 6635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实施“生活化”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初中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初中体育教师仍然秉持传统的教学理念,重教轻学,将教学重点放在体育技能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这种教学理念导致体育课堂沉闷低迷、枯燥无趣,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较低。
(二)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初中体育教师采用单一的示范讲解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互动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评价片面
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体育成绩为主,过于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了过程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体育素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课堂“生活化”策略
(一)秉持“快乐体育”教学理念
秉持“快乐体育”教学理念 “快乐体育”理念注重从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心理感受着手,致力于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进程中收获快乐体验。这种快乐可能源于成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或是能够将所学技能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从而助力更美好的生活。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最初对体育课被动适应的抵触情绪,逐步转变为积极投入、主动践行,再到由衷喜爱体育课,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目标。例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精心策划一些趣味性十足的体育活动,像跳绳竞赛、踢毽子对抗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并掌握体育技能。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结合生活实际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选择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体育教学内容。例如,可以引入一些民间体育项目,如抖空竹、打陀螺等,这些项目不仅具有趣味性,还能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一些与健康生活相关的体育活动,如健身操、瑜伽等,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将体育知识融入生活情境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体育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体育知识。例如,在讲解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并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采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如模拟购物、旅游等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育活动。例如,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扮演顾客和收银员,通过搬运货物、行走等活动,锻炼自己的体能和协调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教学方式。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授篮球技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篮球比赛,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体育技能。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时,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体育比赛成绩等多个方面。
强化评价的激励与反馈作用
教学评价的核心价值,并非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量化评定,其更深层次的意义 ., 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推动其全面发展。教师应当迅速且有效地将评价结果传达给学 生,助力学生清晰认识自身优势与短板,进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改进方向。此外,教师还需依据评价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以体育赛事为例,若学生在比赛中展现出进步态势,教师应立即给予正面评价与激励,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自身付出的努力得到了积极回应,进而有效增强其学习动力。
四、实施“生活化”策略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应加强对初中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要求、“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等。通过培训,让教师了解“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掌握“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为实施“生活化”策略提供保障。
(二)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
学校应加大对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投入,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的配备。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基础,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例如,学校可以建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体育场地,如健身广场、户外拓展基地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
(三)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陪伴者,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五、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课堂“生活化”策略是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养。在实施“生活化”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家校合作等保障措施,确保“生活化”策略的有效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体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收获健康和快乐,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志广 .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突破策略分析 [J]. 考试周刊,2021(81):115-117.
[2] 马建雄 ,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J. 学周刊,2021(29):165-166.DO1:10.16657/i.cnki.issn16739132.2021.29.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