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教育工作的思想

作者

王欢 王蕊

1东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西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思想对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工作的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关于教育思想的直接理论成果,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在领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和探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始终把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教育理论中的根本性问题有所涉及,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科学阐释了教育的本质,“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一论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人类社会、社会生活所指范畴比较广泛,既包含物质生活层面也包含精神生活层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特定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为维持自身的政治统治地位,首先要在社会物质生产中保持主导地位。教育是属于统治阶级维护自身思想统治的有效方式,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精神生活水平,主导意识形态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物质生产关系和政治关系决定的,在思想层面,被统治阶级的思想处于被奴役的状态。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论断从根本上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有属于自己特定的主流意识形态,统治阶级的思想是社会的主导思想,统治阶级为占据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必须保证物质生产生活层面的主导地位,并对人民进行思想层面的引导,保持文化领导权地位。马克思学说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对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资本主义社会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升,机器生产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式,资本家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的压榨工人工资,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时代的到来,使城市和农村、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大大促进了社会分工,人们从事更加单一的社会生产工作,“现代社会内部分工的特点,在于它产生了特长和专业,同时也产生职业的痴呆。”工人成了机器大生产中的附属品,致使人的片面畸形发展,限制了人本身的兴趣和爱好,损害了工人的智力和体力,压抑了人性。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提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废除私有制、扬弃异化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个体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社会我们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促进社会思想和文化的进步,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时,注重德智体美劳等的全方位教育,促进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学习,培育成全面发展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此外,马克思认识到了教育和社会生产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可以详细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萌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与社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培育的各领域人才,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列宁关于教育工作的思想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俄国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实际,形成了系统的关于教育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首先,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是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思想工具,资产阶级的教育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无产阶级的教育,应该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在列宁看来,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0世纪初的俄国,正处于向帝国主义的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是速度缓慢,同时国内还有许多农奴制的历史遗留问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获得国家政权,这是因为俄国当时矛盾积累最多的时机,地区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积聚。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成为国家意志的主导,开展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无产阶级教育,要在思想领域保守住主导地位,与资产阶级教育完全决裂,“人在生理上是要自然‘死亡’的,但是思想政治流派不会这样死亡。正像资产阶级在未被推翻以前不会死亡一样……在没有被‘消灭’即被推翻以前,在它对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的一切影响没有清除以前,它是不会灭亡的。”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全国上下要消灭剥削、接触阶级差别,团结整个无产阶级治理国家,但是受到工人阶级自身受教育水平的限制,无产阶级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其次,继承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列宁充分认识到是私有制和社会分工造成的人的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和自身的劳动形成了异化,使人片面发展。最后,充分重视人民教师的地位。十月革命之后,国家正处于经济恢复期,经济非常贫困,但是列宁非常重视人民教师的地位。列宁认为教师首先要接受教育,走入到社会劳动生活中,与从事劳动的群众融合在一起,把教学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联系在一起,再将知识通过教育的手段进一步传播。列宁不仅注重提高教师的精神生活境界,也注意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他提出:“粮食已经勉强够吃的年份, 不要再舍不得增加教员的面包配给额了。” 列宁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重要引导作用,国家思想政治方向完全由教师决定,并主张从政治高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服务。

王欢(1990.03-),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微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KSC186);东北石油大学2022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政课教学中筑牢意识形态引领力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碎片化生活方式视域下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3GJYBB035);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课题编号:DSGB2024181)。王蕊(2022.08-),本科生。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