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开采理念下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径分析
尤庆玲
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100
引言
在 “双碳” 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煤炭行业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绿色开采理念倡导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而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关键环节。煤矿开采、洗选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矿井水、粉煤灰等废弃物,若能实现有效利用,不仅可减少环境负荷,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然而,当前我国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深入研究并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
一、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一)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情况
煤矸石作为煤矿最主要的固体废弃物,年产量庞大。在资源化利用方面,建筑材料领域是其重要应用方向。不少地区将煤矸石破碎、研磨后,与其他原料混合烧制砖、瓦等建材,部分企业还成功开发出煤矸石混凝土砌块,用于建筑墙体建设。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煤矸石被大量用于采空区充填,对遏制地表沉降、恢复地貌形态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发电领域,煤矸石燃烧效率较低,且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处理难度大,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二)矿井水资源化利用进展
矿井水的处理与回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许多煤矿企业建设了矿井水处理站,针对不同水质采用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矿井水用于井下防尘、设备冷却。部分条件较好的矿区,通过深度处理使矿井水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用于矿区绿化、道路喷洒。不过,一些老矿区受限于技术和资金,矿井水处理设施陈旧,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大量矿井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既浪费水资源,又污染周边水体环境。
(三)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现状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粉煤灰产生量持续增加。在建筑行业,粉煤灰常作为混凝土掺合料使用,可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耐久性,同时降低水泥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在道路工程中,粉煤灰与石灰、碎石等混合制成基层材料,提高道路结构强度。但在高附加值利用方面,如制备高性能陶瓷材料、分子筛等领域,虽然有研究成果,但产业化进程缓慢,大量粉煤灰仍以简单填埋或堆放为主,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存在环境风险。
二、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研发与应用瓶颈
从技术层面看,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煤矸石的成分复杂,其活性激发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导致制备高端建材产品时质量不稳定;矿井水的处理技术难以满足高盐、高硬度矿井水的处理需求,处理成本过高;粉煤灰的精细化分选技术落后,难以实现微珠等高价值组分的有效分离,限制了其在高端材料领域的应用。同时,新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推广周期长,企业应用积极性不高。
(二)产业协同机制缺失
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涉及煤炭、建材、环保、电力等多个产业。目前,各产业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煤矿企业与废弃物利用企业在废弃物供应的质量、数量、价格等方面难以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产业布局不合理,部分地区废弃物产生量大,但处理能力不足,而部分地区处理设施闲置,资源未能实现优化配置,难以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条。
(三)政策支持与监管体系不完善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政策落地效果不佳。部分政策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操作流程不明确,企业难以真正受益。对煤矿废弃物排放的监管存在漏洞,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违规排放废弃物,而环保部门的监管手段有限,处罚力度不足,未能形成有效震慑。此外,缺乏统一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市场推广。
(四)资金与人才短缺
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前期投资大,设备购置、技术研发、场地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项目回报周期长,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在融资方面,银行贷款门槛较高,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不强,导致企业资金短缺。同时,行业内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高校相关专业设置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企业自身培训能力有限,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制约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提升。
三、绿色开采理念下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径
(一)加强技术创新与推广
加大对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针对煤矸石,研发高效的活性激发技术和深加工工艺,提高其在高端建材、化工原料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对于矿井水,重点攻克高盐、高硬度矿井水处理技术难题,研发低成本、高效的处理工艺;在粉煤灰利用上,加强微珠分选、活性提升等技术研究,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建立技术推广平台,加速新技术、新工艺的产业化应用,降低企业应用成本和风险。
(二)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建立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联盟,整合煤炭企业、利用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各方资源。产业联盟负责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协调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如煤矿企业与建材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煤矸石供应协议,电力企业与环保企业合作解决粉煤灰综合利用问题。通过产业协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三)完善政策支持与监管体系
政府应进一步细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政策,明确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的具体条件和操作流程,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加强对煤矿废弃物排放和处理的监管,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实时监控。提高违规处罚标准,对违法排放企业依法严肃处理。制定统一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品质量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四)拓宽资金渠道与强化人才培养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提供低息贷款、融资租赁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通过 PPP 模式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政府可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该领域。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增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实用型人才。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待遇,加强内部培训,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典型案例分析
山西某大型矿区构建了 “煤 - 电 - 建材” 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该矿区将煤矸石用于发电,发电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作为原料生产水泥、砖等建材产品。同时,对矿井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发电冷却系统和矿区绿化。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煤矿废弃物的全产业链利用,大幅减少了废弃物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成为煤炭行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五、结论
在绿色开采理念的指引下,推进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煤炭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完善产业协同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与监管、解决资金和人才问题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同时,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结合不同矿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利用模式,将有助于推动煤炭行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转型,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周曾勇 . 探讨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3,(23):130-132.
[2] 高翔宇 . 绿色开采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J]. 建材与装饰 ,2020,(10):215-216.
[3] 毕士锋 , 孙炳清 . 新形势下煤矿绿色开采技术及应用 [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0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