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

作者

黄小鑫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教育局教研室 0502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情境创设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结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深入探讨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有助于实现知识传授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统一,推动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脱离生活实际

部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过于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所创设的情境过于理想化或抽象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节,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共鸣,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削弱了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教育价值。

(二)情境创设形式化

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仅仅停留在表面,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例如,在课堂上简单地展示几张图片或播放一段视频,没有深入挖掘情境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只是短暂地被情境吸引,无法真正深入思考和探究,难以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部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思路和预设进行情境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体差异。学生在情境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自主探究和表达的机会,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部编版教材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课时,可以创设“班级友谊小烦恼”的情境,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处理友谊中的问题,从而加深对友谊特质和友谊澄清等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热点事件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和影响力,将其引入课堂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合适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情境创设。如在学习《国家利益至上》时,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利益的相关事件为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国家利益的内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家认同感。

(二)问题导向情境创设

教师应根据部编版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构建问题导向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可以创设“公民权利义务知多少”的问题情境,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我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在行使权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并汇报调查结果,让学生在调查和汇报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例如,在学习《参与民主生活》后,组织学生对社区民主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学生在调查中可能会发现社区居民参与民主决策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而提出如何提高居民参与民主生活热情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三)多媒体融合情境创设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能够为教学情境创设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延续文化血脉》时,通过播放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展示精美的传统工艺作品图片,播放经典的传统音乐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结论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结合部编版教材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问题导向情境创设和多媒体融合情境创设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长荣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 [J]. 学周刊 , 2025, (05): 122-124.

[2] 曹新元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J]. 学周刊 , 2024, (15): 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