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在体检中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许冬梅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安徽 芜湖 241000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中高收入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约有 1700 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 31% 以上 [1]。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慢性疾病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预计到2030 年,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将接近2400 万人,这一趋势对全球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 [2]。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纳入了在 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7 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体检中心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暴露患者,共计有 34 例。男 17 例、女 17 例。体检中心年龄 34-86( 62.53±11.05 )岁。

1.2 方法

针对全部体检中心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暴露患者相关信息予以录入,包括基础健康信息、家族史、疾病史、生育史等,汇总后应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评估表》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2 结果

全部体检中心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结果中,血脂异常、肥胖、早发家族史暴露比相对较高,分别为 64.71% 、 61.76% 、 50.00% 。见表 1。

表1 :体检中心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情况

3 讨论

体检中心作为健康管理的一项重要服务,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体检中心的目标是通过常规的健康检查,尤其是针对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心血管疾病[3]。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风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吸烟、脂质异常等),在体检过程中进行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估,有助于医生和护理人员识别高危人群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因此,体检中心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往往依赖于精确的风险评估,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风险评估工具被开发出来,这些工具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家族史等多项因素,帮助识别个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程度 [4]。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和慢性发展特性,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且其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潜伏期。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能够识别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高危人群,从而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通过风险评估,体检中心可以对患病风险较高的个体进行定期监测,确保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5]。本研究结果证实,血脂异常和肥胖是体检中心患者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且发生率较高,均超过 60% 。因此,体检中心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干预中应重点关注这两项风险因素,尤其是通过控制血脂水平和推动减重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早发家族史虽然是不可改变的因素,但在 50.00% 的患者中存在,提示需要特别关注有家族史的个体,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风险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潜在的心血管问题。对于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这三项因素,虽然暴露比例相对较低,但仍然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应加强对这些高风险个体的监控和干预。

对此,现提出建议如下:其一,健康评估与筛查。在体检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特别关注血脂、体重、家族史、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定期检查血脂水平,尤其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询问并记录患者家族中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病史,特别是早发家族史 [6]。其二,健康教育与风险宣传。针对各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向高血脂和肥胖患者提供健康饮食建议,倡导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为肥胖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运动计划,推荐适度的有氧运动(散步、游泳、慢跑等),帮助减轻体重和改善心血管健康。对于吸烟患者,提供戒烟建议和支持,鼓励参加戒烟辅导或使用替代疗法,减少吸烟对心血管健康的危害。教育患者如何监测血压,并提供高血压的管理策略,包括药物治疗、低盐饮食、减轻压力等。其三,健康干预与个性化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的风险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计划,对于存在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患者,根据医嘱给予必要的药物干预,并定期评估疗效。对高风险患者(如有高血脂、肥胖、家族史等)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其心血管健康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对于糖尿病患者,提供综合管理方案,关注血糖控制,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其四,心理支持与压力管理。帮助患者缓解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产生的焦虑或压力,增强其健康管理的信心和积极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特别是对于高风险患者,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疾病风险,减轻心理负担。教授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患者有效管理压力,防止其对心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其五,数据记录与管理。所有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相关信息和健康干预措施应详细记录,并进行系统管理,确保后续跟踪和随访的有效性。对每位患者的体检结果、干预措施和随访记录进行详细登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定期评估和更新患者的健康档案,根据其健康状况变化调整护理计划。其六,风险预警与急救准备。对高危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确保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定期开展心血管急救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对高风险患者(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进行特别关注,确保其在急性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获得有效的干预。

参考文献:

[1] 尹海宁 , 张文杰 . 两种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工具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6):84-88,93.

[2] 张芮 , 侯钦钏 , 李炳宏 , 等 . 基于 China-PAR 模型的不同体重指数体检人群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20(3):113-117.

[3] 汤祥瑞 , 程德均 , 王科程 , 等 . 血清补体 1q、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联素水平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15(4):602-605,609.

[4] 李晶 , 李鹏霄, 祁子钊, 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戒烟后残余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3,22(1):12-18.

[5] 裴宏文 , 张助之 , 吕虹 .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 / 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未来 10 年发生风险评估 [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34(3):93-97.

[6] 王 海 梅 , 杨 召 , 齐 玥 , 等 . CKB-CVD、China-PAR 和 USA-PRC 风险评估模型应用于 CMCS 队列的预测性能 [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3,17(11):80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