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处理在热电厂节水减排中的应用研究
丁志君 邢大军 吕娉
威海热电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9
引言
随着工业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热电厂作为高耗水行业,其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废水减排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热电厂生产过程涉及锅炉补水、冷却用水等多个环节,用水量大且产生大量工业废水。中水处理通过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后回用,为热电厂节水减排提供了有效途径。研究中水处理在热电厂的应用,对缓解水资源压力、降低环境污染、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热电厂用水与中水处理基础
(一)热电厂用水特征
热电厂用水主要用于锅炉补给、循环冷却和脱硫工艺。锅炉补给水要求水质高,需去除杂质和离子;循环冷却水要求控制悬浮物和微生物,防止设备损害;脱硫工艺水需调节酸碱度。不同环节对水质要求不同,为中水回用提供多种可能。
(二)热电厂废水排放情况
热电厂废水包括循环冷却排污水、锅炉排污水和脱硫废水。这些废水含有高盐分、微生物、化学药剂、水垢离子和重金属,直接排放会浪费水资源并污染环境。
(三)中水处理应用的可行性
中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热电厂应用提供了可能。通过多种处理方法,可将污水处理至满足热电厂用水要求。中水回用可减少新鲜水采购和废水处理成本,具有经济性。政策支持也促进了中水处理在热电厂的应用。
二、适用于热电厂的中水处理技术
(一)预处理技术
格栅与沉砂处理:通过格栅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防止其堵塞后续处理设备。沉砂池则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分离废水中的砂粒等无机颗粒,降低后续处理负荷。
混凝沉淀技术: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使水中的胶体和细小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絮体,通过沉淀作用实现固液分离。该技术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和悬浮物,为后续深度处理创造条件。
(二)生物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通过曝气使微生物与废水充分接触,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该方法处理效果稳定,适用于处理有机物含量较高的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
生物膜法:微生物附着在固体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废水流经生物膜时,其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生物膜法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产量低等优点,常见的形式有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三)深度处理技术
膜分离技术:包括反渗透、纳滤、超滤等技术。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几乎所有的溶解性盐分和有机物,可用于制备高品质的锅炉补给水;纳滤膜可选择性截留二价离子,常用于去除水中的硬度离子和部分有机物;超滤膜则主要去除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胶体和微生物,可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
离子交换技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与水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反应,去除水中的硬度离子、重金属离子等。该技术常用于进一步降低水中的离子浓度,提高中水水质,满足热电厂特定用水环节的需求。
三、中水处理在热电厂的应用实践
(一)中水用于循环冷却系统
某热电厂将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和超滤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循环水的水质指标,调整缓蚀阻垢剂和杀菌剂的投加量,有效控制了循环水的结垢、腐蚀和微生物滋生问题。实践表明,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系统后,该厂新鲜水取水量减少了 30 % ,显著降低了水资源消耗。
(二)中水用于脱硫工艺
在另一热电厂的应用案例中,将经过深度处理后的中水用于脱硫工艺。中水的水质满足脱硫工艺对酸碱度和悬浮物的要求,且通过合理控制中水的用量和水质,未对脱硫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脱硫废水经过处理后部分回用于脱硫工艺,形成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水排放。
(三)中水用于杂用水
部分热电厂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厂区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杂用水环节。这些用水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中水经过简单的消毒处理后即可满足
使用需求。中水用于杂用水不仅节约了新鲜水资源,还降低了厂区的运营成本。
四、中水处理应用的效益与挑战
(一)经济效益分析
节水收益:中水回用减少了热电厂对新鲜水资源的采购量,直接降低了水费支出。以年用水量 100 万吨的热电厂为例,若中水回用率达到3 0 % ,每年可节约水费数百万元。
减排收益:减少废水排放,降低了废水处理费用。同时,避免因超标排放产生的罚款和环保治理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
(二)环境效益分析
中水处理与回用减少了大量废水排放,降低了废水中污染物对周边水体、土壤和大气环境的污染风险。通过对废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
水质稳定性问题:中水原水来源复杂,水质波动较大,处理后的中水水质难以始终保持稳定,可能影响其在热电厂特定用水环节的应用效果。
设备腐蚀与结垢:中水中残留的部分离子和有机物可能对热电厂的设备产生腐蚀和结垢作用,增加设备维护成本和更换频率。
投资与运行成本较高:中水处理设施建设需要较大的前期投资,且运行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药剂、能源,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五、中水处理在热电厂应用的优化建议
(一)优化处理工艺
根据热电厂不同用水环节的水质要求和中水原水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组合,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例如,针对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增加水质调节池和在线监测设备,实时调整处理工艺参数,确保中水水质稳定达标。
(二)加强设备防护与管理
采用耐腐蚀材料和防结垢技术对相关设备进行改造和防护。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洗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腐蚀和结垢问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三)降低成本的策略
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选型优化,降低中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例如,选用高效节能的处理设备,研发新型药剂以减少药剂用量;探索与周边企业合作共建中水处理设施,实现资源共享,分摊建设和运行成本。
(四)完善政策支持与监管
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工业节水和废水资源化利用相关政策,加大对热电厂中水处理项目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同时,加强对中水水质和排放的监管,确保中水回用安全可靠,推动热电厂节水减排工作持续发展。
结论
中水处理在热电厂节水减排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经济、环境效益。通过合理选择处理技术,优化应用模式,解决面临的水质、设备和成本等问题,可有效提高热电厂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水排放。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完善,中水处理将在热电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助力行业在节水减排目标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昀 . 某热电厂中水处理装置污泥脱水改造研究 [J]. 科技与创新 ,2021,(01):84-86+90.
[2] 王义, 张涛. 乌鲁木齐热电厂中水处理系统工艺改造及运行优化[J].华电技术 ,2013,35(03):62-63+73+80.
[3] 陈蓉 . 包头第三热电厂中水作循环水的技术研究及应用 [J]. 科技创业月刊 ,2011,24(07):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