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作者

游玉琼

重庆市垫江第三中学校  408300

一、问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语文教学正在经历从 " 知识本位 " 向 " 素养导向" 的深刻转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大核心素养。然而,在改革推进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惯性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滞后、评价机制的不配套等因素,语文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诊断

(一)课程实施层面的问题

1. 教材使用机械化:部分教师仍停留在”教教材”层面,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创造性使用和拓展性开发。

2. 课程资源单一化:教学过度依赖统编教材,未能有效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和现代媒体资源。

3. 课程结构失衡: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衔接不畅,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

(二)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1. 教学方式传统化:讲授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

2. 素养培养碎片化: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系统性设计,存在”贴标签”现象。

3. 技术应用表面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停留在展示层面,未能实现深度整合。

(三)评价体系层面的问题

1. 评价维度单一:过分强调知识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2. 评价主体单一:教师仍是唯一评价主体,学生自评、互评机制不健全。

3. 评价功能异化: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弱化,选拔功能被过度强化。

三、系统优化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层面的重构策略

1. 实施”1+X”教材使用模式:以统编教材为基础,整合多版本教材优势资源。

2. 构建三级课程体系: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机融合。

3. 开发特色课程资源: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发专题学习课程包。

(二)教学层面的创新策略

1. 推进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重构。

2. 探索深度学习模式:开展项目式学习、情境化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

3. 促进技术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学习空间,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教学。

(三)评价层面的改革策略

1.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推广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等新型评价方式

3. 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四、结论与建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理念更新、课程重构、教学创新、评价改革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建议:

1.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2. 建立教研共同体,促进经验分享;

3.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未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应进一步关注:

1. 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化实施路径

2. 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3. 智能时代语文教学形态的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