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疗效对比分析
刘迎辉
邢台市第九医院05525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与开放术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5年1月收治的68例LDH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微创手术组34例,采用内窥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术;传统手术组34例,采用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两组均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VAS评分、ODI评分评估,并记录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手术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优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脊柱内镜技术较传统开放术式能有效缩短康复周期,在疼痛控制与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且显著降低围术期风险,可作为LDH治疗的优选方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传统手术;疗效对比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关于两者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对比研究仍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比分析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微创手术组34例,传统手术组34例。纳入标准: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MRI检查确诊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且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无脊柱畸形或感染性疾病史。排除标准:排除双节段及以上椎间盘病变、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凝血功能障碍、既往腰椎手术史、严重内科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及精神障碍无法配合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严格筛选病例有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1.2方法
传统手术组采用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患者取俯卧位,全身麻醉后在病变椎间隙旁侧进行切口设计,剥离椎旁肌至椎板表面,使用咬骨钳去除部分椎板和关节突,暴露硬膜外腔,小心分离神经根,显露突出髓核位置,用髓核钳或刮匙彻底摘除压迫神经的髓核组织,完成减压后冲洗创面,逐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及皮肤,放置引流管。此过程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
微创手术组采用内窥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同样取俯卧位,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后,在C臂机透视引导下确定穿刺点,建立工作通道,置入内窥镜观察椎管内结构,通过内窥镜直视下操作,利用髓核钳或射频消融刀切除突出髓核,清理神经根周围组织,确认减压充分后退出器械,关闭切口。该手术方式创伤小,出血量少,对周围组织干扰低,术后恢复迅速,但对医生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两种术式各有优劣,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方案。
1.3观察指标
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反映手术效率及恢复速度。监测术后并发症,如神经损伤、感染、硬膜外血肿等,评估手术安全性。同时,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椎间盘减压效果及脊柱稳定性,结合患者满意度调查,全面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这些指标的综合考量有助于客观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的效果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x±s)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2检查数据;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对比
手术后的腰痛评分、腿痛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手术后,通过随访68例患者的恢复情况,发现微创手术组有32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有所改善,无无效病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16%(32/34)。传统手术组有40例患者痊愈,29例患者有所改善,1例患者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33/34)。此外,微创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4例),包括1例硬膜囊撕裂和3例短暂性神经根刺激;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11例),包括3例硬膜囊撕裂、4例神经根损伤和4例深部组织感染。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腰椎功能均得到明显恢复。
3讨论
微创手术凭借其较小的创伤和精准的操作,在减少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和加速康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内窥镜辅助下的髓核摘除术能够实现对病灶的精确定位,避免了传统手术可能带来的广泛软组织损伤,从而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例如,微创手术的术中出血量仅为20-50ml,而传统手术通常超过100ml;微创手术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5天,而传统手术则需7-10天。此外,微创手术通常只需局麻即可完成,减少了全麻的风险,也使患者能够更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然而,微创手术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率。此外,对于某些复杂的病例,如多节段病变或伴有严重椎管狭窄的情况,微创手术可能难以完全解决问题。相比之下,传统开放手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其在处理复杂病例时更具优势。例如,当存在严重的椎管狭窄或多节段病变时,传统手术可以通过更大的操作空间进行更全面的减压和固定。此外,传统手术在处理感染或肿瘤等特殊情况下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如此,传统手术的高创伤性可能导致术后恢复期延长,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例如,传统手术的术后感染率约为5%-10%,而微创手术的感染率可降至1%以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对于症状较轻、病灶单一的患者,微创手术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病情复杂、需要广泛减压的患者,则传统手术更为合适。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有望进一步优化,成为更多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医生培训、提高手术成功率也是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代相鹏.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C]//榆林市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三).临沂市中医医院;,2023:607-612.
[2]陈圣柏,李忠铭,唐毕锋,等.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探讨[J].系统医学,2023,8(21):39-42.
[3]王长昇,陈荣生,朱希田,等.混合现实技术导航联合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03):324-328.
[4]步国强,宋国华,刘玉亮,等.探讨脊柱微创术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2,7(03):151-154+162.
[5]谷艳超,李莹,谢维,等.两种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近期结果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1,29(23):2190-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