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带一路”倡议下生产性服务价值链重构与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李向阳 李书同 刘文清 孙雨辰 牛志强 庄丽娟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科技大学 1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工业与物流管理系,3财务管理系 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重构与优化,对于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重构与优化策略,通过深入分析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理论基础与现状,探讨重构的动因与路径,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与实施建议,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优化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的重心逐渐东移,“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重构提供了新动力。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区域合作的新趋势以及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推动,使得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必须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并进行优化。本研究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重构与优化策略。

一、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理论基础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向其他产业或企业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行业。其涵盖范围广泛,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研发设计等,这些服务在产业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价值链理论由迈克尔·波特提出,它揭示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全过程。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则是这一理论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具体应用,它描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整个服务流程中,各个环节所创造的价值及其相互关系。在全球价值链中,生产性服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与附加值,还促进了产业间的融合与升级,是推动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生产性服务价值链重构的动因与路径

(一)重构的动因分析

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为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重构提供了宏观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重心逐渐东移,亚洲、非洲等地区的经济活力日益增强,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这种变化要求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必须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进行重构以优化资源配置。

区域合作的新趋势,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重构提供了新的动力。该倡议强调互联互通、合作共赢,鼓励沿线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包容、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这种合作模式的推广,促进了生产性服务在跨国界的流动与整合,为价值链的重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推动也是生产性服务价值链重构的重要动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业态与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性服务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同时,产业升级也要求生产性服务价值链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产业需求与发展方向。

(二)重构的路径探索

面对上述动因,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重构需要明确路径与策略。加强国际合作是构建跨国价值链的关键。通过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可以推动生产性服务的跨国流动与整合,形成更加紧密的价值链联系。优化资源配置是提升价值链效率的核心。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方式,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整体效能。这要求沿线国家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共同推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等进程。创新服务模式是促进价值链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方式,可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竞争力。这要求沿线国家加强科技创新与合作,共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三、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优化策略与实施建议

(一)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政策支持是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优化的基石。各国政府应制定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融资支持等,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应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市场公平竞争,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应积极推动建立多边或双边合作机制,降低跨境交易成本。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等方式,消除贸易壁垒,促进生产性服务的跨境流动与整合。此外,还应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二)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是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优化的核心驱动力。各国政府应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升服务品质与效率。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应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人才培养与引进同样至关重要。各国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同时,应积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此外,还应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三)市场培育与品牌建设

市场培育是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优化的重要环节。各国应积极拓展市场空间,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多元化发展。通过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吸引更多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形成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格局。

品牌建设是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各国应加强品牌建设力度,提升服务品质与品牌形象。通过参加国际展会、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品牌权益。

优化市场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各国应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市场诚信建设,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完善消费者保护机制等方式,提升市场信任度与满意度。

(四)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优化的过程中,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各国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并应对潜在风险。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等方式,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优化的重要目标。各国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力度,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绿色化发展。通过采用环保技术、优化服务流程等方式,降低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同时,还应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绿色经济的融合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各国应积极探索绿色服务模式与绿色产业链构建途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绿色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式,共同推动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绿色化、可持续发展进程。

结语:

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优化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定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拓展市场空间与加强品牌建设、加强风险管理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措施的实施,可以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效能与竞争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重构与优化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各方持续关注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立斌,朱国英.数字贸易自由化对“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J].价格月刊,2024,(12):52-64.

[2]米军,张锐.“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命运共同体构想[J].开放导报,2024,(04):68-75.

[3]郭琳.基于价值链重构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化路径研究[J].中国物价,2021,(03):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