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郭峰
江西省遂川县思源中学 343900
引言: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引导不足等,所以探索有效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迫在眉睫,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各种想法,让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安全的、被接纳的,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倾听,形成良好的课堂交流氛围。
在教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一课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认为在当今社会,敬业和乐业还重要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敬业乐业非常重要,是个人事业成功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有的学生则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有更多的职业选择,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某一职业,面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没有急于评判对错,而是鼓励学生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理由并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回应,在这样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精心设计问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避免提出一些简单的、只需学生从文本中直接寻找答案的问题,而应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比如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进行质疑和评价,或者让学生思考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文本所反映的价值观在当今社会的适用性等。
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社戏》时,教师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你认为作者真的只是怀念那夜的豆和戏吗?如果不是那作者真正怀念的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学生们开始重新审视文本,从文中对童年伙伴、乡村夜景、看戏氛围等方面的描写中寻找线索,有的学生认为作者怀念的是童年时期那种纯真无邪的友谊;有的学生觉得作者怀念的是乡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有的学生提出作者怀念的是那种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的美好心境,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阅读,而是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锻炼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鼓励多元解读文本
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解读空间,鼓励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中对文本解读的单一模式,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文本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解读文本,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拓宽视野,深化对文本的认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曲解文本,而是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阐释。
在讲解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对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花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孝顺父母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有的学生从花木兰的女性视角出发,认为她有着男儿的豪情壮志,还保留着女性的温柔细腻,她在军中隐瞒性别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体现了女性的坚韧和智慧;还有的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提出花木兰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以及女性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教师对学生们的多元解读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各种解读的合理性和依据,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四、开展批判性写作训练
写作是思维的外化过程,开展批判性写作训练能够促使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进一步培养批判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与文本相关的批判性写作任务,如读后感、评论文章、对文本进行改写或续写等,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用充分的论据进行支撑,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应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完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后教师布置了一篇读后感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社会现实,谈谈自己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悲剧命运的认识和思考,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对孔乙己的性格特点、社会环境以及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的学生在读后感中指出,孔乙己的悲剧源于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还与他自身的迂腐、懒惰和虚荣有关;有的学生从社会层面进行批判,认为当时社会的冷漠和麻木也是导致孔乙己悲剧的重要因素,教师认真阅读了学生的作文,对其中观点独特、分析深刻的学生给予了表扬,并对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通过这样的批判性写作训练学生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提高了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结论: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问题引导思考、鼓励多元解读文本、开展批判性写作训练等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深化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琪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J]. 教育界 ,2024(26).
[2] 邹艳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D]. 西南大学 ,2023.
[3] 丁倩 , 薛玉 . 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探究 [J]. 语文建设 , 2023(18):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