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森林火灾预警体系构建

作者

卢红伟

禄劝县撒营盘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云南禄劝 651500

一、引言

森林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给森林资源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森林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同时还导致大量的森林资源被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例如,2019-2020 年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持续燃烧了数月之久,过火面积超过 1000 万公顷,造成了数十亿只动物死亡,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加强森林火灾预警体系建设,提高森林火灾预警能力,是有效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发生,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

二、森林火灾预警体系的构成要素

2.1 多源数据感知网络

多源数据感知网络是预警体系的根基,通过多元手段采集关键数据。气象层面,借助气象卫星、地面气象站等设备,实时获取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为火灾风险评估提供气候依据;地形方面,利用GIS 与遥感技术采集海拔、坡度等信息,辅助分析火灾蔓延路径;植被数据则通过卫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掌握植被类型、可燃物载量等易燃性指标。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烟雾、温度、湿度等传感器得以部署在森林中,实现火灾隐患的实时监测。

2.2 数据汇聚与管理

数据汇聚与管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国家级由应急管理部牵头建立火险预警专项数据库,各相关单位动态汇入数据,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省级层面,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多部门,规范数据采集与传输。同时,运用数据清洗、融合、挖掘等技术,深度处理海量数据,提取如气象与火灾概率关联等有价值信息,支撑预警决策。

2.3 预警模型与系统

预警模型与系统是预警体系的核心。国家层面持续优化森林草原火险预测预报系统,实现长短期风险预判,并开展雷击火灾动态预警;省级结合本地风险普查与可燃物数据,实现国家系统的本地化应用;市县级则基于上级成果,推进精细化火险预报,并协助管理监测站,形成多层级协同的预警体系。

2.4 会商研判机制

会商研判机制确保预警科学精准。各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定期开展常态化会商,在防火关键期组织多部门专题研讨。应急管理、林草、气象等部门各司其职,共享气象、植被、治安等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强化短临预警能力,为风险防控提供可靠依据。

2.5 预警发布与传播

预警发布与传播是将信息传递到位的关键。应急管理部门联合林草、气象等部门统一制作发布火险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社交媒体、广播电视等多元渠道,实现预警信息权威、精准触达,尤其针对偏远地区采用高音喇叭等方式,确保关键区域、人群及时获取信息。

2.6 响应联动机制

响应联动机制保障预警后的高效处置。各级指挥部依据应急预案,制定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实现预警闭环管理。发布红色预警后需及时报备,各级指挥部强化指导,推动消防队伍、林业人员、居民等快速行动,落实防火隔离带清理、巡逻等措施。

三、森林火灾预警体系的构建策略

3.1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加大对森林火灾预警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加强对新型传感器技术的研发,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实现对森林环境的更精准监测。研发更先进的卫星监测技术,提高火点识别、火灾监测、受害面积评估能力。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森林火灾预警中的应用,提升预警体系的智能化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自动识别火灾隐患和火灾发生的迹象;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森林中各类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3.2 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制定和完善森林火灾预警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在预警体系建设和运行中的职责和权限,规范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使用,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确保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数据能够实现共享和互联互通。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林草、气象等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数据标准规范,省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林草主管部门对口指导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建设管理,拓展物联监测等综合态势感知手段,实现高危区、高风险区全覆盖,数据及时采集、传输和汇聚。建立健全预警体系建设和运行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预警体系的高效运行。

3.3 强化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

加强应急管理、林草、气象、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建立纵横联通、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制度。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工作小组等方式,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应急管理部利用现有资源建立火险预警专项数据库,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动态汇入本系统数据,通过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成员单位和军队有关指挥机构的信息共享。省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应急管理、林草、气象等部门,按照火险数据标准建立数据共享清单,向下采集、本级汇聚、向上推送所辖区域感知数据,推动数据高效共享和全面应用。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处理,提高预警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4 提升公众意识与参与度

加强对公众的森林火灾预防和预警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举办防火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森林火灾的危害、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利用新媒体平台、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传播森林防火知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森林防火的良好氛围。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森林火灾预警工作,如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报告,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防范森林火灾的良好局面。在一些地区,建立了志愿者巡逻队伍,协助林业部门开展森林火灾预防和监测工作。

3.5 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加强森林火灾预警专业人才的培养,在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森林火灾预警队伍,为预警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人才保障。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定向培养计划,为森林火灾预警领域输送专业人才;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四、结论

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森林火灾预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加强多源数据感知网络建设、优化数据汇聚与管理、完善预警模型与系统、强化会商研判机制、规范预警发布与传播以及健全响应联动机制等,能够提升森林火灾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采取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强化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提升公众意识与参与度、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等构建策略,为森林火灾预警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森林火灾预警体系还需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森林火灾防控形势。

参考文献:

[1] 王 维 民 . 浅 析 森 林 火 灾 成 因 特 点 及 应 对 措 施 [J]. 森 林 防火 ,2025,43(02):19-22.

[2] 唐东兴 . 森林火灾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急响应机制优化 [J]. 新农民 ,2024,(28):93-95.

[3] 韩 玉 平 . 森 林 火 灾 频 发 的 原 因 及 防 治 对 策 [J]. 中 国 减灾 ,2024,(19):52-53.